熱熔染色機操作與維護 一、設備維護保養
& R! h* H: {- V可參考前面介紹過的一些設備如:軋車,蒸箱,烘燥機等章節內的有關設備的維護保養條例實施.0 u( a' @+ `& Y4 c+ z0 E) G
二、操作注意事項
5 y, ?$ e( }" s/ H2 ^ l% l1.二輥均勻軋車主,被動輥的操作,使用,安裝注意事項:/ v! T, H. L0 a: h9 O; D
(1)必須控制好左右加壓氣缸的兩端壓力及軋輥內油壓的大小,按控制箱上“均勻壓力指示牌”上調整和選擇,其相互關系應在均勻區域內,一般以油壓略高于氣壓為宜,但不允許超過98.2kPa。 * q1 w6 C/ X+ R$ P
(2)控制箱下部裝有蛇形管,可通入冷卻水或蒸汽,借以調節壓力油的粘度。) H' u4 L+ t. p/ f& \5 ?9 M1 K! d6 i
(3)開車前的準備工作:; a8 ^ T" K p7 H# r$ X0 a) l4 R! U
①清潔全車,仔細揩清輥面;- F6 A3 D5 r' z; J
②油箱中注入70#機油,注意油標位置;$ B1 q2 g9 T! U% Z( F4 Q3 w
③檢查張緊裝置,使軋輥兩邊拉簧拉力均勻;
; H* E7 r0 T* _& L3 N; V) B! n. T④做好開車的一切電氣準備工作。5 ~6 N2 O) c( T! S8 a. p, I% d/ \, L
(4)將車速升至50m/min,氣壓為147.3kPa,油壓為171.9kPa,分別測定主、被動軋輥的漏油量,均不得大于1.5kg/min。2 | t) X: E, `: O) Y) K$ K
(5)軋輥運轉2小時后,將氣壓和油壓分別調節至314.2kPa和343.8kPa,但在一般情況下,使用的氣壓和油壓分別為196.4kPa,216kPa較為適宜。
9 P# _* t8 a" e. J- m8 b(6)初次加入油泵的機油在3個月后應予調換,以后每年可調換1~2次,容量為270kg左右。
6 g9 N2 d5 ?; Z(7)軋輥拆卸及重裝注意事項:
5 t( Y; a4 {: a. i①首先放完輥內存油,再將軋輥放在特制支架上,軋輥軸端面的"個"標記應向上方。 z, n: ]. D! [- W
②用特制拉模將被動端的全部零件拆卸。
( b5 Z5 b* I! ~+ g0 c; _$ c③裝拆時特別注意軸向密封條的保護,在拉出的芯軸上出現第一只M6螺孔時,應將專用工具導套裝上。
8 k0 E; F( a9 P④重新裝配時,應將全部零件清洗干凈,工序與拆卸時相反。如果新換軸向密封條,必須比相應尺寸修短0.15~0.25mm,以防止產生熱膨脹。
Z& F: M+ G- A; d! \, X⑤主、被動軋輥兩端芯軸分別安裝在機架加壓架上時,應注意到兩軋輥軸端面的箭頭標記在相對位置(即箭頭相對的水平線上)。9 R# V' U# b7 d( F( w
2.溫度自控裝置的安裝,調整,使用注意事項:
9 n/ r% _7 D: w& C; C(1)溫度探測器應安裝在平均溫度的染液處緊固,如果探測器的頸部需要彎成圓弧形,其圓弧半徑不得小于50mm,以免測量系統發生故障。
$ T2 \! R9 c w8 d' I" s/ @% ?(2)調節閥的安裝位置應越近染液越好。
: V [% J; ?/ r1 w7 X, L(3)一般情況下,游標指針壓力刀應校正至“間接作用”位置上。
% u+ {+ G3 s1 @: A) m V8 M. z* d(4)壓縮空氣減壓閥的出口壓力應為117.8kPa。
/ y$ X: `* _8 E3 z \* B$ j(5)調節系統的調節溫度為實際溫度時,出口的壓縮空氣壓力應降至58.9kPa±5.89kPa,調節閥將為半開的狀況。
3 @4 x# @/ d6 l(6)調節系統中的溫差為實際溫度的±3℃,表示調節系統情況良好。如果溫度大于或等于±4℃時,說明比例范圍太小,必須放大比例范圍,或檢查管路是否漏氣和調節閥容量是否太小。+ F' E1 Q9 B1 R# n; t3 S
3.液面自控裝置的安裝、調整' c. g; M" q ~8 d8 U& `# L% v: D
(1)調節器的減壓器的壓力為98.2~108kPa。! ]& P" t2 b6 r4 c1 i) T
(2)軋染槽內染液在最高液面時,氣泡探測器噴射氣泡應為3~4個氣泡較好。& p! D# H- ]# d* [: y1 U1 v8 D* S
(3)限制器的調整方法是移開或重新放上在調節器上的擋板,調節閥將同時開啟或關閉;不附有閥門動作調節器的動作時間約為12~16s,附有閥門動作調節器的動作時間約為4~5s。) K6 h/ J- Z( ?, z+ V& n1 h
(4)調節閥不開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壓縮空氣壓力低,定點調節位置不恰當,限制器調整不當,調節器噴嘴阻塞,調節閥軋住及噴泡器失靈等因素造成,可予調整處理。" C* Q, q- }# ]* K4 Y4 |' B" O
(5)控制回路波動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比例范圍太小,調節閥太大,調節閥離測量處距離遠及調節閥關閉后仍有過多的液體流入等因素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