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纖維的結構和主要性能
0 M& a, |7 y ] m苧麻(ramie)屬苧麻科苧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中國草”,是中國獨特的麻類資源,種植歷史悠久,且我國的苧麻產量占世界90%以上,主要產地有湖南、四川、湖北、江西、安徽、貴州、廣西等地區。$ y# F5 J5 K% y3 k' H$ m8 J
苧麻俗稱有白苧、線麻、紫麻等,其可分為白葉種和綠葉種。白葉種苧麻葉正面呈綠色,葉背面長滿白色絨毛,纖維品質好,主要種植地在我國。綠葉種苧麻纖維的品質略差,主要種植地區在南洋群島等少數地區。
5 m- b$ M, k8 X) w6 R1.苧麻纖維結構
2 { ~/ M. ]9 a# v7 r苧麻纖維是由單細胞發育而成,纖維細長,兩端封閉,有胞腔,胞壁厚度與麻的品種和成熟程度有關。苧麻纖維的縱向外觀為圓筒形或扁平形,沒有轉曲,纖維外表面有的光滑,有的有明顯的條紋,纖維頭端鈍圓。苧麻纖維的橫截面為橢圓形,且有橢圓形或腰圓形中腔,胞壁厚度均勻,有輻射狀裂紋。苧麻纖維初生胞壁由微原纖交織成疏松的網狀結構,次生胞壁的微原纖互相靠近形成平行層。苧麻纖維截面有若干圈的同心圓狀輪紋,每層輪紋由直徑0.25~0.4μm的巨原纖組成,各層巨原纖的螺旋方向多為S形,平均螺旋角為8°15′。苧麻纖維結晶度達70%,取向因子0.913。+ z$ h4 }2 y% C7 h/ I( S& s
2.苧麻纖維的主要性能
n- b9 m1 J* @% b* h+ z. f(1)纖維規格:苧麻纖維的細度與長度明顯相關,一般越長的纖維越粗,越短的纖維越細。苧麻纖維的長度較長,一般可達20~250mm,最長為600mm。纖維寬度約為20~80μm,傳統品種線密度約為6.3~7.5dtex,細纖維品種的線密度有4.5~5.5dtex,最細品種的線密度可達3.0dtex。' d5 K) T9 z1 O2 s. M
(2)斷裂比強度與斷裂伸長率:苧麻纖維的強度是天然纖維中最高的,但其伸長率較低。苧麻纖維平均比強度為6.73cN/dtex,平均斷裂伸長率為3.77%。
: J; ~; z2 l* m* X0 N(3)初始模量:苧麻纖維硬挺,剛性大,具有較高的初始模量。因此苧麻纖維紡紗時纖維之間的抱合力小,紗線毛羽較多。苧麻纖維初始模量約170~210cN/dtex。
F; i' T3 Z' H5 c' d( W(4)彈性:苧麻纖維的強度和剛性雖高,但是伸長率低,斷裂功小,加之苧麻纖維彈性回復性較差,因此苧麻織物抗皺性和耐磨性較差。苧麻纖維在1%定伸長拉伸時的平均彈性回復率為60%,伸長2%時的平均彈性回復率為48%。
7 g [) V9 n! a& ^+ X7 s5 i(5)光澤:苧麻纖維具有較強的光澤。原麻呈白、青、黃、綠等深淺不同的顏色,脫膠后的精干麻色白且光澤好。; O6 ?9 ], s- J' G8 B
(6)密度:苧麻纖維胞壁密度與棉相近,為1.54~1.55g/cm3。
0 q1 C5 P/ o/ }/ G1 N' i3 i(7)吸濕性:苧麻纖維具有非常好的吸濕、放濕性能,在標準狀態下的纖維回潮率為13%,潤濕的苧麻織物3.5h即可陰干。
* U% X7 u1 V+ \) @(8)耐酸堿性:苧麻與其他纖維素纖維相似,耐堿不耐酸。苧麻在稀堿液下極穩定,但在濃堿液中,纖維膨潤,生成堿纖維素。苧麻可在強無機酸中溶解。* P! U" S% |% y/ I2 z/ z0 H
(9)耐熱性:苧麻纖維的耐熱性好于棉纖維,當達到200℃時,其纖維開始分解。
. B' j. i# F; ^, V+ ^8 n& J5 H1 x(10)染色性:苧麻纖維可以采用直接染料、還原染料、活性染料、堿性染料等染色。
0 a+ N4 E% V4 J0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