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珙縣蠟染技藝(苗族蠟染技藝)
& K% D* x1 e, \& R/ S k( z* m4 W( t. N" g$ U- m
項目序號:375! c/ J- J( s: r4 _
項目編號:Ⅷ-25
: N; b8 Z% K* x Z* l+ l公布時間:2011(第三批)+ H( Q/ X5 n: {) U" `
類別:傳統技藝6 i5 O, s: Y# u, h7 U+ Q& R
所屬地區:四川省
; J2 z1 q) e; v2 z' _6 b, u f類型:擴展項目9 l* ?4 ?6 V4 M6 Q
申報地區或單位:四川省珙縣! C( _' ^1 ^% c$ y8 I$ E
保護單位:珙縣文物管理所(珙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 q5 R5 A* t+ N( v' y: [, j申報地區或單位:四川省珙縣
_8 b0 B2 r7 ^
$ [! A1 t t4 ?' H蠟染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民間傳統印染工藝之一,早在秦漢時代,苗族人民就已掌握了蠟染技術。珙縣苗族蠟染在四川苗族蠟染中獨樹一幟,清光緒《珙縣志》記載:羅渡苗民取蠟熔而繪于布,染后煮布洗蠟,成蠟染 裙。
5 G; K9 T7 Q! v0 Q% c* B
+ c" M4 }# D1 Z8 O7 X# {珙縣苗族蠟染以藍白兩色為主調,也常與挑花、補花相結合,一般是先染后繡,色調豐富,層次分明,既樸實也艷麗。圖紋中自然紋與幾何紋居多,有的繼承于傳統,有的源自于生活,往往一紋多義。蠟染構圖飽滿,造型生動,對稱均衡,注重圖紋組合和視覺順序的總體效果。主題一般居中,著重突出圖紋的完整性、和諧性,簡潔明快,密不覺繁復,簡不覺單薄。即使在長達丈余的百褶裙上連鎖式的構圖,由于點線穿插,曲直并存,疏密交錯也不覺板俗,富有韻律變化和節奏感。圖案精美,線條流暢,清新如淡云藍空的互托,明快如高山流水的旋律,古樸中包含粗獷,簡略中蘊藏典雅,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珙縣地區的苗族同胞常將蠟染成品做衣飾、百褶裙、圍腰、臥單、枕巾、帳沿、門簾、包單、蚊帳等,是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民間手工藝。6 U! i9 g, Q. M# M+ Y! `% {
9 E$ a4 n8 O: E) e. A+ ?2006年,羅渡苗族鄉以苗族蠟染為特色,創建了“四川省民間藝術之鄉”。2008年,珙縣羅渡苗族鄉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6 g @1 s5 C! @" m- `-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