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 g. W: Q% I$ h4 z7 I B3 `$ P 潮繡在紋樣、色彩、構圖等方面的設計,既要求有變化,又要求統一。如此次在名·潮國際藝術館“龍騰——中國傳統潮繡珍品展”展出的《鸞鳳梅》,繡品上梅的枝梢距離高低疏密,多樣而有變化;大梅丫的穿插則集中而統一。而《麟呈玉書吉兆伊始》、《仿古五龍》等作品則出色地創造了許多補空紋樣、團龍圖案的云紋之類,既起了活躍生動效果,又填補了構圖之空隙,使其飽滿、絢麗、勻稱,讓人嘆為觀止。
# i& m! ~: p3 ^, Y$ l( ]' E 潮繡釘金繡的技藝靈活多變,隨表現物象的需要千變萬化,豐富多彩,歸納起來有“鋪”、“墊”、“釘”、“貼”、“綴”等五法。而它使用的原、輔材料與運用千變萬化的工種技藝比其它繡種繁多,是另一個特色。潮繡常用的材料有金線、銀線(僅金銀線便有進口金銀線、正金銀線、沖金銀線三種)、花線、各色絨線、紗線(用于點綴)、棉絮、紙釘、綢、緞等,使產品收到金碧輝煌,鮮艷奪目的效果。每一針法均具獨特制作效果,巧妙運用,繡物惟妙惟肖。, T0 t% |/ U3 `9 o
潮繡經常運用的基本工藝針法有:像形針、錦紋針、花型針、竹編針、松子針……等;還有輔助性針法,如旋針、勒針……等共達百余種。在工藝處理上,強調表現象形、質感、勒線。針法變化多樣,針腳勻稱整齊,針針見針腳。形狀層次分明,紋理清晰,使物象活靈活現。尤其是釘金墊浮繡的二針龍鱗和魚鱗技法,即用金線作漩渦狀釘繞成小于圖釘蓋園片,片片相疊蓋,鱗之下端可翻動,真如魚鱗,模樣生動。這種立體針法是刺繡工藝中難度較高的技藝,在我國刺繡同行中,獨樹一幟。 i l: I1 ?) j! [) o! c q } F
潮繡繡藝程序,以龍頭為例,分為四個步驟;一是川白描勾畫出龍頭的輪廓和結構;二是墊棉、墊各種形制的紙釘,突出了骨骼鬃須;三是在墊料的上面鋪繡金線,目、眉、舌則繡上絨線;四是用包上各色絲絨的紙釘勾勒出線條結構。其中獨特之處在于墊高繡,即在繡地上鋪貼一些棉絮,多少按紋樣要求,最高有1寸多,然后繡上金絲絨線,使繡物有如浮雕,富立體感,這種繡法在四大名繡中絕無僅有。
6 c- f2 ?/ ]. [9 g: |7 V7 I$ { 潮繡由于繡制材料的差異,可以區分出5個繡種。這同其他名繡比較,可說是它的另一超凡的藝術特色:8 K6 c( _% `5 A
1.釘金繡以其金碧輝煌、粗獷雄渾的凸浮雕效果為特征,也叫釘金銀繡。以使用金銀線為主(包括正金線和充金銀線),色絨線為輔。繡制之始,用棉花或紙釘墊地,再施以“鋪”、“墊”、“釘”、“貼”、“綴”等60多種不同針法技藝繡制而成。; Q8 z% O# {! ]; V! B2 |7 @
2.金絨混合繡,以金銀線、絨線結合繡制,并在主要部分加以墊浮,尤其應用對比色強烈的色絨線刺繡,配以金線勾勒,達到色彩瑰麗而不俗氣,繡制浮凸而產生渾厚質感。原潮州刺繡研究所丘思澤設計,翁舜嬌、章雪桐等繡制的《吹簫引鳳》掛屏,屬于金絨混合繡的繡種。上述兩種繡藝,為潮繡所獨有,在中國刺繡藝苑中,顯示出獨特的藝術風格。
! [3 ~/ M' ~$ \# i9 g/ q 3.絨繡,純用各色絲絨線刺繡,在主要部份,也略加棉花或粗棉線薄墊,繡品細膩精美。
; ~ T) s, b4 D8 w. }$ q 4.線繡,用各色真絲或人造絲線用平面繡制,繡品晶瑩瑰麗,有單面繡和雙面繡兩種。傳統產品主要有披巾、枕套、帳眉等日常繡品,是民間織繡品,具有民族民間色彩。這類線繡與釘金、銀繡、金絨混合繡完全不同:一是線繡是平面的,釘金繡則是半立體、浮凸的;二是線繡容易操作,是刺繡工藝的入門工種,所繡圖案,更具裝飾性和民間味道。廣繡利用此一繡種,生產披巾,銷往歐洲,年產值超過億元。
3 m+ ?# v3 \7 i& Z 5.洋金銀線繡,顧名思義,使用進口的金銀線繡制,同國產金銀線相比,有著不同的品種和藝術效果,故稱“洋金銀線繡”。線細而秀,以平金盤地,釘綴各色絲絨線,繡藝分輕工、重工、滿地花、散花之分。其釘金技法細致,色彩雅麗,繡藝精美。產品主要為短花衣,褂裙和仿古官服等。人們習慣稱呼的“洋金銀褂裙”即是運用進口金銀線繡制的。
7 ^) N7 I2 p. ?% `' N+ o/ X, u 潮繡傳統人物繡“黑面闊嘴”技藝是中國刺繡中獨一無二的繡藝,也是潮繡技法中難度高的工種。難就難在畫稿僅僅是畫上輪廓線,刺繡者得憑借自身的藝術素養、造型能力和嫻熟的刺繡技藝,在線內“鋪棉、墊蓋”,并在將臉部下半截折開刺繡,兩邊將腮、嘴拼合成闊嘴狀。這項手藝,在清代多由男繡工所為。清末以來,潮繡的男工多數是“能畫善繡”的藝人,他們對于刺繡臉部的眉、目、嘴、鼻以針當筆,有如畫上去一樣,熟能生巧。清末“刺繡狀元”蔡戍子先生既是畫師,又擅長繡藝,而且是潮州二弦的著名演奏家。再如解放初期的著名刺繡藝術家杜進茂,也是能畫善繡的闊嘴人物繡的佼佼者。這類繡品工值極高。民國初期,名繡工每人每天工值1-2個“龍銀”(即大洋)。潮州人具有“勤勞刻苦,精明靈巧”之本性,在高報酬的激勵下,繡男大膽創新,標新立異,創造出前人所無的技藝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4 N, [7 F: t% p* }% H1 N% d/ L3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