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生產經濟核算與企業信息化 1245 第一章 生產經濟核算 1245 第一節 生產核算 1245 一、產品產量 1245 (一)產品總產量 1245 (二)單位產量 1245 (三)生產效率 1248 (四)設備利用率與設備運轉率 1249 (五)紡紗廠的生產能力 1250 (六)棉紗折合標準品29tex(20英支)單位產量的計算 1250 二、在制品儲備量與容器的配備 1252 (一)各工序機上、機下儲備量 1252 (二)各工序容器的配備 1253 三、棉紡萬錠設備配備示例 1254 (一)編制說明 1254 (二)示例 1254 四、原材料及人工消耗定額 1261 (一)原料的消耗 1261 (二)用電 1273 (三)用工水平 1274 (四)主要器材消耗水平 1278 第二節 成本核算和經濟分析 1278 一、紡紗企業的成本要素 1278 (一)企業的成本 1278 (二)企業的利潤 1279 二、生產成本項目的計算和分析方法 1279 (一)生產成本的計算 1279 (二)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 1280 (三)生產成本的分析 1281 三、紡紗企業主要的稅收種類和計算方法 1282 (一)增值稅 1282 (二)其他稅收 1283 四、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 1283 (一)資產負債表 1283 (二)損益表 1286 五、投資收益與資產保值增值分析 1288 (一)投資收益分析 1288 (二)資產增值的分析 1288 第二章 棉紡企業信息化 1290 第一節 棉紡企業信息化基礎 1290 一、棉紡企業的信息化 1290 (一)產品設計的信息化 1290 (二)產品制造的信息化 1290 (三)生產管理的信息化 1291 二、工廠的網絡及組成 1292 (一)計算機網絡 1292 (二)工業監測監控網絡 1294 三、棉紡企業信息化實現方法 1297 (一)規劃本企業的信息系統 1297 (二)建立本企業信息化結構框圖 1300 第二節 棉紡企業信息化應用 1303 一、計算機輔助設計(CAD) 1303 (一)計算機棉紡工藝設計 1303 (二)計算機輔助配棉 1303 二、檢測監控應用 1303 (一)以PLC/PC—Based技術為核心、基于現場總線的控制系統 1303 (二)在線監測系統示例 1304 三、信息管理應用 1305 (一)監控信息管理系統 1305 (二)系統特點 1305 (三)系統示例圖 1305 四、電子商務應用 1305 (一)企業間電子商務 1305 (二)基于萬維網(Web)的電子商務模式 1306 (三)客戶關系管理 1307 (四)供應鏈管理 1307 (五)電子商務硬件組成及系統平臺 1308 第三節 常見的信息化縮略詞組和名詞解釋 1309 參考文獻 1311 附錄 1312 一、中國法定計量單位、符號 1312 (一)國際單位制的符號 1312 (二)國家選定的非國際單位制的單位符號 1313 (三)常用詞冠數量級符號 1313 二、常用計量單位及換算 1314 (一)公制長度、重量、容量單位 1314 (二)長度單位及其換算 1314 (三)重量單位及其換算 1314 (四)力的單位及其換算 1317 (五)壓力單位及其換算 1317 (六)功能熱量單位及其換算 1317 (七)面積單位及其換算 1317 (八)體積、容積單位及其換算 1317 (九)單位體積重量單位及其換算 1320 (十)速度單位及其換算 1320 (十一)流量單位及其換算 1320 三、常用紡織專業的計量單位及換算 1321 四、常用材料密度 1322 五、梳針鋼絲線規對照 1322 六、常用數理統計 1324 (一)測試數據的集中性指標 1324 (二)測試數據的離散性指標 1324 (三)統計假設檢驗 1325 |
第六篇 空氣調節、除塵與車間噪聲治理 1160 第一章 棉紡廠的空氣調節與設備 1160 第一節 濕空氣的性質及車間環境 1160 一、濕空氣及其性質 1160 (一)濕空氣的組成 1160 (二)濕空氣的主要參數 1160 二、焓濕圖及其應用 1161 (一)利用已知兩個獨立參數,確定空氣的狀態點 1161 (二)空氣熱濕處理過程 1162 三、空氣環境與人體健康 1163 (一)車間作業氣象條件 1163 (二)室內空氣質量 1163 第二節 棉紡生產與空調 1163 一、纖維原料在濕空氣中的回潮率變化 1163 (一)回潮率 1163 (二)吸濕和放濕中的熱變化 1164 (三)實際纖維原料回潮率平衡和時間關系 1165 二、棉紡各工序要求溫濕度環境 1167 (一)棉紡工藝要求溫濕度環境的配合 1167 (二)半制品回潮率的現場變化和控制 1168 (三)棉紡廠各車間溫濕度一般控制范圍 1169 第三節 棉紡空氣調節設備 1169 一、棉紡空調系統與機組 1169 (一)棉紡空調系統 1169 (二)空調機組 1170 二、空調部件及結構 1172 (一)空調室 1172 (二)水過濾器 1174 三、送回風系統 1175 (一)送風系統 1175 (二)回風系統 1176 四、給濕設備 1177 (一)蒸汽加濕 1177 (二)離心動力型給濕設備 1177 (三)氣壓轉換型霧化加濕器 1178 五、風機與水泵 1179 (一)風機的分類 1179 (二)通風機的性能與有關參數 1179 (三)水泵 1180 (四)深井泵 1182 六、冷熱源設備 1182 (一)天然冷熱源 1182 (二)熱源設備 1182 (三)機械制冷 1183 (四)冷卻塔(涼水塔) 1185 第四節 空調系統設計匡算 1185 一、室內外溫濕度計算參數 1185 (一)室外參數 1185 (二)室內參數 1186 二、棉紡工序萬錠空調配備參考數據 1186 (一)各工序萬錠風量參考數據 1186 (二)車間萬錠需要總風量、冷量、水量參考表 1187 (三)系統設備配置 1188 第二章 除塵技術 1189 第一節 棉塵的危害、控制要求和控制方法 1189 一、棉塵的危害 1189 (一)對人體的危害 1189 (二)對生產的危害 1189 (三)棉塵的易燃性 1189 (四)棉塵的可爆性 1189 二、棉塵控制要求 1190 三、降低車間空氣含塵量的途徑 1190 (一)原棉的品級 1190 (二)加強工藝設備的密封 1190 (三)良好的除塵設備和設計 1190 (四)合理的空調系統 1190 第二節 現代除塵設備 1191 一、車間回風過濾器 1191 (一)圓盤回風過濾器 1191 (二)外吸式轉籠過濾器 1191 二、工藝排塵空氣過濾的除塵機組 1194 (一)平板式濾塵器 1195 (二)復合圓籠(鼓式、多筒式、多層圓籠)濾塵器 1196 (三)蜂窩式濾塵器 1196 三、附屬設備及排塵風機 1199 (一)纖維分離壓緊器 1199 (二)布袋集塵器 1200 (三)排塵風機 1202 第三節 過濾材料 1202 一、回風過濾和機組第一級預過濾用濾料 1202 二、濾塵機組第二級精過濾用濾料 1203 第四節 除塵系統的設計 1204 一、總述 1204 (一)除塵系統設計的要求 1204 (二)除塵系統的劃分原則 1204 (三)除塵管道的設計要求 1204 (四)除塵室的位置與內部布置 1205 (五)清、梳工藝排塵數據匯總 1206 二、清棉除塵系統設計 1207 (一)清棉工藝流程 1207 (二)開清棉設備排風點和吸塵點參數 1207 (三)開清棉除塵系統模式 1208 (四)某些參考數據 1209 三、梳棉除塵系統設計 1209 (一)梳棉機除塵主要參數 1209 (二)連續吸除塵系統設計 1210 (三)間歇吸除塵系統設計 1210 (四)某些參考數據 1211 四、清梳聯除塵系統設計 1212 (一)清梳聯設備排風參數 1212 (二)清梳聯除塵系統模式 1212 (三)清梳聯除塵設備及系統配置 1213 五、精梳除塵(吸落棉)系統設計 1216 (一)精梳機設備排風參數 1216 (二)精梳機吸落棉方式 1216 (三)除塵設備的配置 1216 六、細紗吸棉排風系統設計 1216 (一)除塵設備的配置 1217 (二)風管設計 1217 七、轉杯紡除塵系統設計 1217 (一)工藝排風參數 1217 (二)除塵系統及設備 1217 (三)管道設計 1217 八、廢棉處理除塵系統設計 1217 (一)工藝設備排風及參數 1217 (二)除塵系統及設備配置 1217 第三章 空調除塵系統的測試、運行和車間噪聲治理 1219 第一節 常用儀表與測定方法 1219 一、溫濕度的測定 1219 (一)測量儀表 1219 (二)濕度對照表 1219 二、壓力、流速及流量的測定 1222 (一)常用壓力表、流速表 1222 (二)測定方法 1223 三、棉塵的測定 1225 (一)測量儀器 1225 (二)測量儀器的型號及特征 1226 (三)測定方法 1226 第二節 冷熱源及空調除塵設備性能測試與調整 1226 一、冷熱源設備的性能測試 1226 (一)蒸汽的耗用量測定 1226 (二)各種制冷機的制冷量測試 1228 二、空調運行調整 1229 (一)空氣洗滌室的調試 1229 (二)風機能力及變風量調整 1230 第三節 空調(除塵)系統的運行方式和自動控制 1231 一、空調(除塵)系統運行方式 1231 (一)常規運行調節要點 1232 (二)冬季采暖空調 1233 (三)夏季空調供冷 1234 (四)全年運行圖 1236 二、系統的自動控制 1236 (一)棉紡廠自動控制的特點與要求 1236 (二)自動控制方案 1237 第四節 棉紡車間的噪聲治理 1238 一、噪聲的定義及基本特征 1238 (一)聲壓級 1238 (二)響度級 1238 (三)頻譜 1239 二、噪聲的測量 1239 (一)聲級計 1239 (二)測量方法 1241 三、降噪標準與措施 1241 (一)工業企業噪聲衛生標準 1241 (二)廠界噪聲標準 1242 (三)降噪方法和措施 1242 參考文獻 1244 |
( c7 j9 ?7 L% v% n3 j 第五篇 產品工藝設計與質量檢驗 914 第一章 產品品種與工藝設計 914 第一節 產品品種分類、特征及工藝和質量要求 914 一、棉紗線品種分類 914 二、常用紗線產品的特征以及對紡紗工藝和質量的要求 916 (一)常用機織物的特征以及對原紗(線)的質量要求 916 (二)主要針織品的特征以及對原紗(線)的質量要求 918 (三)常用毛巾、床上用品、手帕、毯類產品對原紗(線)的質量要求 919 (四)常用染整坯布對原紗的質量要求 919 (五)常用縫紉線品種以及對原紗的質量要求 919 (六)常用彈力紗線的分類、主要品種、特征和質量要求 920 (七)常用特細紗線品種、用途、特征和質量要求 921 (八)花式紗線分類、特征和用途 922 (九)常用有色纖維紗的品種、特征和用途 925 第二節 產品工藝設計 926 一、產品工藝設計的基本要求 926 二、紗線工藝設計有關計算公式 927 (一)各工序實際牽伸 927 (二)粗紗、細紗線密度 927 (三)粗紗、細紗、捻線計算捻系數 927 (四)粗紗、細紗、捻線機錠速 927 三、紗線工藝設計示例 929 (一)純棉紗線工藝設計示例 929 (二)混紡紗工藝設計示例 950 (三)化纖純紡紗工藝設計示例 974 第二章 產品質量檢驗與標準 981 第一節 試驗室標準溫濕度條件與試樣的調濕處理 981 第二節 棉紡常用試驗儀器 981 一、半制品質量檢驗儀器 981 二、成品質量檢驗儀器 983 三、棉紡廠質量檢驗儀器數量配備 994 第三節 半制品質量檢驗 995 一、棉卷、條卷質量檢驗 995 二、生條質量檢驗 996 三、精梳條質量檢驗 997 四、并條質量檢驗 998 五、粗紗質量檢驗 998 第四節 成品質量檢驗及細紗機斷頭和各機速度的測定 1000 一、紗線線密度的測定 1000 二、目測棉結雜質、條干均勻度檢驗 1001 三、電容式條干均勻度試驗 1007 四、單根紗線斷裂強力與斷裂伸長率的測定 1009 五、偶發性紗疵的分級與檢驗方法 1011 六、捻度試驗 1014 七、回潮率試驗 1017 八、紗線毛羽測定方法——投影計數法 1023 九、混紡紗二組分纖維成分的化學分析方法 1023 十、細紗機斷頭和各機速度的測定 1027 第五節 規律性條干不勻和布面紗疵的分析 1027 一、規律性條干不勻的分析方法 1027 二、布面紗疵分析 1034 第六節 主要產品質量標準 1040 一、有關產品質量標準的幾點說明 1040 二、棉本色紗線標準 1041 三、精梳滌棉混紡本色紗線標準 1046 四、粘纖本色紗線標準 1048 五、滌粘中長混紡本色紗線(滌含量60%及以上)標準 1050 六、轉杯紡棉本色紗標準 1052 七、針織用棉本色紗標準 1053 八、滌綸本色縫紉用紗線標準 1055 九、腈綸本色紗標準 1058 第七節 棉紡2001烏斯特統計值 1059 一、有關2001烏斯特統計值的幾點說明 1059 二、棉纖維質量統計值 1059 三、半制品質量統計值 1068 四、成品紗質量統計值 1073 參考文獻 1159 |
第四篇 后加工 833 第一章 絡筒 833 第一節 絡筒機主要型號及技術特征 833 一、自動絡筒機主要型號及技術特征 833 二、普通絡筒機主要型號及技術特征 834 三、國外自動絡筒機主要型號及技術特征 835 第二節 絡筒機傳動圖、截面圖及傳動計算 837 一、自動絡筒機絡筒錠截面圖及傳動系統 837 二、普通絡筒機傳動圖及傳動計算 840 第三節 絡筒機工藝配置 841 一、卷繞線速度 841 二、卷裝容量 841 三、張力 842 第四節 清紗器 842 一、清紗器分類 842 二、電子清紗器的技術特征 844 三、清紗工藝考核項目 846 第五節 張力裝置 847 一、張力裝置形式 847 二、筒子架壓力補償裝置 849 三、均勻絡紗張力措施 850 第六節 上蠟裝置 853 一、上蠟作用 853 二、上蠟量選擇 853 第七節 打結器和捻接器 854 一、適用于ESPERO—M/L型自動絡筒機的捻接器 854 二、適用于EJP438型自動絡筒機的空氣捻接器 856 三、普通絡筒機用空氣捻接器 858 四、捻接質量 858 第八節 自停裝置 860 第九節 防疊裝置 860 一、無觸點間歇開關式防疊裝置 860 二、機械式防疊裝置 860 三、單電動機變頻傳動防疊裝置 860 四、無刷直流電動機變速防疊裝置 860 五、槽筒防疊裝置 860 第十節 槽筒 861 一、自動絡筒機槽筒 861 二、鋼板槽筒 861 三、超塑槽筒 862 第十一節 筒管 862 一、按筒管的角度分類 863 二、按筒管的形狀分類(3°30′筒管) 863 三、按筒管的材料及結構分類 864 第十二節 筒子質量 864 一、筒子紗質量及指標 864 二、筒子成形的要求 864 三、疵品、成形不良及其產生原因 864 第二章 并紗、捻線 867 第一節 并紗 867 一、并紗機主要型號及技術特征 867 (一)國產并紗機主要型號及技術特征 867 (二)國外并紗機主要型號及技術特征 868 二、并紗機傳動圖及傳動計算(FA703型、FA716型、DP1—D型并紗機) 868 (一)傳動圖 868 (二)傳動計算 870 三、工藝配置 871 (一)卷繞線速度 871 (二)張力 871 四、并紗質量 871 (一)并紗筒子質量要求 871 (二)并紗疵品及其產生的原因 871 第二節 捻線 872 一、捻線機主要型號及技術特征 872 (一)環錠捻線機主要型號及技術特征 872 (二)倍捻機主要型號及技術特征 872 二、捻線機傳動圖及傳動計算 875 (一)傳動圖 875 (二)傳動計算 878 三、捻線機工藝配置 883 (一)環錠捻線機工藝配置 883 (二)倍捻機工藝配置(EJP834型倍捻機) 886 四、股線質量 887 (一)控制股線質量的途徑 887 (二)股線常見疵品及其產生的主要原因 888 五、捻線機主要工藝部件、零件和專用器材 890 (一)環錠捻線機 890 (二)倍捻機 891 第三節 花式捻線 892 一、花式捻線機主要型號及技術特征 892 (一)國產花式捻線機主要型號及技術特征 892 (二)國外花式捻線機主要型號及技術特征 894 二、原紗線密度一般范圍 894 三、傳動系統(FZZ032型空心錠花式紡紗機) 894 四、工藝設計 895 (一)組合紗設計 895 (二)超喂比 895 (三)捻度與捻向 895 (四)芯紗張力 896 (五)退捻率 896 第三章 熱定捻、燒毛 897 第一節 熱定捻 897 一、熱定捻設備主要型號及技術特征 897 二、定捻品種 897 三、定捻工藝配置 898 (一)定捻工藝示例 898 (二)定捻前的準備工作 898 四、其他定捻方法 898 五、定捻技術的發展 899 六、定捻后紗質量的變化 899 (一)縮率 899 (二)定捻穩定率 899 (三)強力損失 899 (四)筒子成形 899 七、熱定捻常見疵品 899 (一)黃白紗筒 899 (二)水漬紗筒 899 (三)污漬紗筒 899 第二節 燒毛 900 一、燒毛機主要型號及技術特征 900 二、燒毛機傳動圖及傳動計算 900 (一)傳動圖 900 (二)傳動計算 900 三、燒毛工藝配置 900 (一)卷繞線速度 900 (二)張力 901 (三)火焰溫度 901 (四)燒毛率 901 四、燒毛質量 902 (一)燒毛對紗線質量的影響 902 (二)燒毛疵品及產生的主要原因 902 第四章 搖紗與成包 903 第一節 搖紗 903 一、搖紗機主要型號及技術特征 903 二、搖紗機傳動圖及傳動計算 903 (一)傳動圖 903 (二)傳動計算 903 三、紋紗線質量 905 (一)絞紗線質量考核指標 905 (二)疵絞產生的主要原因 905 第二節 成包 906 一、絞紗成包 906 (一)成包機主要型號及技術特征 906 (二)工藝配置 907 二、筒紗(線)成包 908 (一)每只筒紗(線)重量 908 (二)不同回潮率時每包筒紗的重量 908 三、標志與包裝 912 (一)標志 912 (二)包裝 912 (三)包裝規格 913 |
' D2 Q6 K6 ?' R# y } 第三篇 成紗 649 第一章 環錠紡紗 649 第一節 細紗機的技術特征、傳動圖及其計算 649 一、細紗機的主要型號與技術特征 649 二、細紗機截面圖 652 三、傳動圖與工藝計算 652 (一)傳統細紗機的傳動系統(FA506型細紗機) 652 (二)數控細紗機的傳動系統 657 四、國外細紗機的型號與技術特征 661 第二節 細紗機的工藝配置 662 一、牽伸工藝 662 (一)總牽伸倍數 662 (二)前牽伸區工藝參數 664 (三)后牽伸區工藝參數 665 (四)純棉紡細紗主要牽伸工藝的特性測試 665 (五)國外典型牽伸工藝舉例 666 二、加捻卷繞工藝 671 (一)紗條捻度 671 (二)紗條張力 672 (三)氣圈形態 673 (四)一落紗斷頭分布規律 675 (五)卷繞部位斷面工藝參數 675 (六)卷裝容量 677 (七)鋼領與鋼絲圈 678 (八)細紗捻系數和捻縮率 685 第三節 細紗質量 689 一、質量指標 689 二、細紗疵品、疵點及其產生的原因 689 (一)條干不勻的產生原因 689 (二)成形不良的產生原因 690 (三)細紗疵點 691 第四節 細紗機新技術 692 一、氣壓加壓 692 (一)RIETER型細紗機的FS160P3型氣壓搖架 692 (二)TEXPART(SKF)PK3000型氣壓搖架 692 二、新型高速錠子 694 (一)普通型錠子 694 (二)高速型錠子 695 (三)高速錠子的承載能力 696 三、細紗落紗技術 697 (一)技術參數及結構特征 699 (二)集體自動落紗全過程 699 四、細紗斷頭在線檢測 699 (一)巡回式斷頭檢測裝置 699 (二)固定式檢測裝置 701 五、竹節紗裝置 701 (一)竹節紗設計 701 (二)竹節紗裝置和紡紗工藝參數 702 六、棉氨綸彈力包芯紗裝置 703 (一)包芯紗線密度設計 703 (二)氨綸絲牽伸倍數設計 704 七、賽洛紡裝置 704 (一)賽洛紡的技術特點 704 (二)環錠細紗機改裝賽洛紡的要點 704 第五節 緊密紡紗 705 一、緊密紡紗的由來和進展 705 二、緊密紡紗機構 707 (一)COMFORSPIN卡摩緊密紡紗機構 707 (二)ELITE漪麗緊密紡紗機構 708 (三)AIRCOMTEX青澤緊密紡紗機構 709 (四)TOYODA豐田緊密紡紗機構 709 (五)ROCOS磁性緊密紡紗機構 710 三、緊密紡紗的工藝要點與質量優勢 711 (一)緊密紡紗的工藝要點 711 (二)緊密紡紗的質量優勢 712 第六節 細紗機主要專件、器材和附屬設備 713 一、牽伸加壓搖架 713 二、羅拉 716 (一)溝槽羅拉 716 (二)滾花羅拉 716 三、羅拉滾針軸承(LZ系列) 717 四、滾動軸承上羅拉(SL1系列) 717 五、膠輥膠管 718 (一)膠輥膠管分類 718 (二)膠管性質與使用效果 719 (三)膠輥表面硬度的選用原則 719 (四)前膠輥表面硬度的分檔選用 720 (五)前膠輥粗糙度的影響 720 (六)高彈性、低硬度、鋁襯套、表面不處理膠輥的特征與效果 720 (七)前膠輥的動態握持力測定分析 721 (八)高彈性、低硬度、鋁襯套、表面不處理膠輥的代表性產品 721 (九)中膠輥 722 六、膠圈 722 (一)膠圈的選用與配套 722 (二)膠圈的代表性產品 722 七、上下銷 722 (一)下銷 722 (二)上銷 722 八、錠子 723 (一)型號系列 723 (二)光桿錠子的主要尺寸 725 (三)鋁套管錠子的主要尺寸 725 九、筒管 726 (一)塑料管材料 726 (二)塑料管技術要求 727 (三)塑料管參考尺寸 727 (四)塑料管使用注意事項 729 十、鋼領 729 (一)鋼領分類 729 (二)PG系列鋼領和ZM系列鋼領規格 729 (三)其他鋼領 731 (四)鋼領技術要求 732 十一、鋼絲圈 732 (一)平面鋼絲圈種類 732 (二)鋼絲圈規格 733 (三)鋼絲圈的重量標志 736 十二、粗紗吊錠 739 十三、錠帶 740 (一)普通編織錠帶 740 (二)橡膠錠帶 740 十四、輔機和附屬設備 741 (一)小車式電動落紗機 741 (二)巡回吹吸清潔器 742 (三)其他輔機 742 第二章 轉杯紡紗 744 第一節 轉杯紡紗的技術特點與機械結構 744 一、技術特點 744 二、機械結構和紡紗流程 744 三、轉杯紡紗機的分類 745 四、機器傳動圖及速度變換 746 第二節 轉杯紡紗機主要型號與性能 748 一、國內轉杯紡紗機主要機型的發展 748 二、國內轉杯紡紗機主要機型的技術特征 749 三、國外轉杯紡紗機主要機型的發展 751 四、國外轉杯紡紗機主要機型的技術特征 751 第三節 轉杯紗的結構與特性 753 一、轉杯紗的結構 753 二、轉杯紗的特性 754 第四節 轉杯紡紗關鍵部件及其工藝配置 755 一、轉杯 755 二、分梳輥 758 三、排雜系統 762 四、捻度、假捻盤、阻捻器 763 五、輸纖通道和隔離盤 766 六、其他工藝配置 766 第五節 轉杯紡的高速器材 768 一、轉杯軸承 768 二、分梳輥、壓輪、引紗膠輥的專用軸承 772 三、傳動龍帶 772 第六節 轉杯紡紗的半制品及前紡工藝設備 775 一、轉杯紡紗對前紡工藝設備的要求 775 二、前紡工藝流程及設備的配置 776 三、轉杯紡前紡半制品質量要求 777 第七節 轉杯紡紗的質量 778 一、轉杯紗的質量要求 778 二、提高轉杯紗質量的主要途徑 778 三、轉杯紡紗紗疵的主要產生原因和防止措施 779 四、纖維品質對轉杯紗質量的影響 781 第八節 轉杯紡紗機的自動化 782 一、自動接頭與半自動接頭 782 二、自動落筒、換筒管 784 三、自動在線檢測裝置 784 四、全方位信息控制系統 786 第九節 轉杯紡紗的纖維原料和產品開發 786 一、轉杯紡纖維原料及處理 786 二、轉杯紗及其紡織品 789 第十節 轉杯紡紗的工藝流程與設備配置示例 793 一、96tex轉杯紗工藝設計及1000頭設備配置示例 793 二、58tex轉杯紗工藝設計及2000頭設備配置示例 794 三、36tex轉杯紗工藝設計及2000頭設備配置示例 794 四、36tex轉杯紗工藝設計及10000頭設備配置示例 795 五、29tex針織用轉杯紗工藝設計及2000頭設備配置示例 796 六、18tex針織用轉杯紗工藝設計及2000頭設備配置示例 797 第十一節 轉杯紡紗的工藝和生產計算 797 一、轉杯紡紗的工藝計算示例 797 二、轉杯紡紗的產量計算 798 第三章 噴氣紡紗 799 第一節 噴氣紡紗概述 799 一、噴氣紡紗的技術特點 799 二、噴氣紡紗的主要優點 799 (一)紡紗速度高 799 (二)占地面積小,用工少 800 (三)改善勞動環境和勞動強度 800 (四)翻改品種方便 800 (五)有利提高織造效率 800 (六)良好的織物特性 800 三、噴氣紡紗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800 第二節 噴氣紡紗機 800 一、噴氣紡紗機的主要技術特征 800 二、噴氣紡紗機的傳動與計算 800 (一)以MJS型噴氣紡紗機為例的傳動圖 800 (二)牽伸倍數與牽伸分配 801 (三)卷取與防疊 803 三、牽伸機構與牽伸工藝設計 804 (一)牽伸形式 804 (二)牽伸元件 804 (三)牽伸工藝 807 四、MJS型噴氣紡紗機的噴嘴 810 (一)噴嘴的作用和組成 810 (二)噴嘴的結構參數 811 (三)MJS型的噴嘴型號 813 五、紡紗工藝示例 813 (一)MJS型噴氣紡紗機的推薦紡紗條件 813 (二)包芯紗紡制 816 六、噴氣紗的結構與性能 819 (一)MJS噴氣紗的結構 819 (二)噴氣紗的特性 821 七、噴氣紡紗的質量控制 822 (一)規律性條干不勻的產生原因與防治措施 822 (二)包纏纖維數量的控制 823 (三)噴氣紗的成紗質量指標 823 八、噴氣紡紗機的壓縮空氣供給系統 823 (一)壓縮空氣的消耗量 823 (二)空氣壓縮機的設備容量 825 (三)供氣系統 825 九、噴氣紡紗機專用部件的維護 825 (一)膠輥的研磨 825 (二)膠輥表面處理 826 (三)噴嘴的清洗 826 第三節 噴氣渦流紡紗機 826 一、MVS型噴氣渦流紡紗機的噴嘴結構與成紗機理 826 (一)MVS型噴氣渦流紡的噴嘴結構 826 (二)MVS型噴氣渦流紡的成紗機理 827 二、噴氣渦流紡紗機的技術特征 827 三、MVS噴氣紗的結構 829 四、噴氣渦流紡紗的紡紗工藝 829 (一)工藝設計原則 829 (二)工藝設計示例 829 第四節 噴氣紡紗的產品開發 830 一、粗特噴氣紗及其產品 831 (一)磨絨類產品 831 (二)床上用品 831 (三)仿毛花呢 831 (四)室內裝飾用布 831 二、中細特噴氣紗的開發 831 (一)床上用品 831 (二)針織T恤衫及針織內衣 831 (三)外衣或風雨衣用面料 831 (四)仿麻類織物 832 三、噴氣股線產品的開發 832 (一)縫紉線 832 (二)工作服、制服 832 四、花色紗 832 五、特殊用途 832 六、噴氣渦流紗的產品 832 |
第二篇 前紡 196 第一章 開清棉 196 第一節 開清棉機的主要機型及技術特征 196 一、抓棉機 196 (一)FA006型、FA009型、ASFA008型系列往復式抓棉機 196 (二)A002型、FA002型系列和FA003型圓盤式抓棉機 201 二、混棉機 203 (一)A006型系列自動混棉機 203 (二)FA016型、FA017型系列自動混棉機 206 (三)A035型、SFA035型、FA018型系列混開棉機 210 (四)FA022型、FA028型系列多倉混棉機 217 (五)FA025型、FA029型系列多倉混棉機 220 (六)FA042型自動稱量機 225 三、開棉機 226 (一)A036型、FA106型系列豪豬式開棉機 226 (二)FA107型系列開棉機 227 (三)A034型、FA104型系列六輥筒開棉機 229 (四)FA105A型、FA113型、FA102型系列單軸流開棉機 231 (五)FA103型系列雙軸流開棉機 233 四、給棉機 235 (一)A092AST型、FA046A型振動給棉機(配成卷機) 235 (二)FA161型振動給棉機(配成卷機) 237 (三)A092A型雙棉箱給棉機 238 五、除塵機 241 六、清棉機 242 (一)FA111型、FA111A型、FA116型、FA108型系列單打手清棉機 242 (二)FA109型系列三輥筒清棉機 245 (三)FA112型四輥筒清棉機 249 七、成卷機 251 (一)A076型系列成卷機 251 (二)FA141型、FA141A型、FA142型成卷機 254 (三)FA146型成卷機 257 八、凝棉器與纖維分離器 258 (一)A045B型、A045C型、ZFA051A型凝棉器 258 (二)FA053型纖維分離器 259 九、配棉器 260 (一)A062(Ⅱ)型、A062(Ⅲ)型電器配棉器 260 (二)FA133型、TF2212型氣動配棉器 260 十、喂棉箱 261 十一、國產開清棉單機及附屬裝置型號一覽表 264 第二節 開清棉的工藝原則及其工藝配置 273 一、開清棉的工藝原則 273 (一)原棉 274 (二)棉型化纖與中長化纖 276 (三)其他纖維 277 二、開清棉機工藝配置 278 (一)清梳聯中開清棉流程主要工藝參數 278 (二)傳統開清棉流程工藝 282 第三節 工藝流程選擇和預處理 289 一、開清棉流程選擇要求 289 二、傳統開清棉流程 290 (一)鄭州紡織機械廠開清棉流程的選擇 290 (二)金壇紡織機械廠開清棉流程 291 (三)原料預處理 291 (四)回花、再用棉、下腳的處理和使用 294 第四節 筵棉與棉卷質量 295 一、筵棉質量 295 二、棉卷質量參考指標 296 (一)棉卷質量指標 296 (二)棉卷重量不勻率指標 296 (三)棉卷含雜率指標 296 (四)棉卷結構要求 296 三、成卷工藝流程開清棉機組除雜效率參考指標 297 四、提高棉卷質量的主要途徑 297 五、防止粘卷措施 298 第五節 開清棉附機及關鍵部件 299 一、開清棉附機 299 (一)重物分離器 299 (二)火星金屬探除器 299 (三)異型纖維分檢機 301 (四)磁鐵裝置 301 二、開清棉機關鍵部件 301 (一)打手 301 (二)刀片 303 (三)梳針輥筒和綜合打手 303 (四)塵棒 304 (五)角釘打手 304 (六)棉箱機械角釘簾棒 304 (七)網眼塵籠 304 第六節 開清棉系統輔機 305 一、開松機 305 (一)FU071A(D)型粗紗頭開松機技術特征 305 (二)FU071型、FU072型粗紗頭開松機技術特征 305 (三)FN906型開松機 306 二、纖維雜質分離機 307 (一)FU062型纖維雜質分離機 307 (二)FU062A型纖維雜質分離機 308 三、廢棉處理機 308 (一)FU053型廢棉處理機 308 (二)FU051C型廢棉處理機 309 四、廢棉打包機 310 (一)FA935型臥式液壓打包機 310 (二)A771A型、YD/HD501—20型、CFA905型打包機 310 五、FU022型纖維擠壓分離器 313 六、A151型膠輥花機 313 七、FN903型切斷機 313 八、FA123A型棉條拉斷機 314 第七節 開清棉老機技術改造 314 一、A002D型的改造 314 二、A006B型自動混棉機和FA104型六滾筒開棉機改造 314 三、A036型改造 315 四、A092A型中V型簾子喂棉改成振動喂棉 315 五、A076型清棉機自調勻整改造 315 六、流程中加裝安全防火裝置 315 七、儲棉量控制 316 八、防軋裝置 316 第二章 清梳聯與自調勻整 317 第一節 清梳聯 317 一、清梳聯的特征 317 二、主要設備工藝特點 317 三、清梳聯配套設備 318 (一)濾塵及空調系統 318 (二)控制系統 318 四、清梳聯生產適應性 319 (一)小批量多品種的適應性 319 (二)紡制超細特紗的適應性 319 (三)色纖維混紡紗的適應性 319 第二節 清梳聯各單機主要的技術特征和工藝配置 320 一、清梳聯系統清棉各單機主要技術特征 320 (一)抓棉機主要技術特征 320 (二)開棉機主要技術特征 321 (三)多倉混棉機主要技術特征 323 (四)清棉機主要技術特征 324 (五)除微塵機主要技術特征 325 二、清梳聯系統喂棉箱主要技術特征 326 三、清梳聯系統梳棉機主要技術特征 327 四、清梳聯工藝配置要點 330 第三節 自調勻整 331 一、清梳聯系統自調勻整的目的和三個環節 331 二、自調勻整控制系統分類 332 (一)閉環 332 (二)開環 332 (三)混合環 333 三、自調勻整棉條片段長度一般界定范圍 333 四、梳棉機自調勻整器分類 333 (一)長片段閉環 333 (二)混合環 333 (三)機后短開環 334 (四)機前短開環 334 (五)機前短閉環 334 五、自調勻整器的勻整效果示例 334 (一)生條重量不勻率和重量偏差 334 (二)臺間重量不勻率和班間重量不勻率 334 六、幾種國產自調勻整器 335 (一)FT024型自調勻整器 335 (二)FT025型自調勻整器 335 (三)SYH600型系列梳棉自調勻整器 335 第四節 國產清梳聯設備 336 一、青島紡機清梳聯 336 (一)特點 336 (二)選用流程示例 337 (三)使用示例 339 二、鄭州紡機清梳聯 341 (一)特點 341 (二)選用流程示例 342 (三)使用示例 344 三、金壇紡機清梳聯 345 (一)特點 345 (二)標準型流程組合示例 346 (三)紡棉流程示例 346 (四)轉杯紡紗流程使用示例 346 (五)流程能達到的技術指標 347 第五節 引進清梳聯設備 347 一、Trützschler 347 (一)精梳紗清梳聯流程 347 (二)轉杯紡紗清梳聯流程 347 (三)使用示例 347 二、Crosrol 348 (一)流程選擇 348 (二)開清棉設備及技術特征 350 (三)使用示例 353 三、Rieter 354 (一)流程示例 354 (二)主要單機技術特征 354 四、Marzoli 354 (一)流程選擇 354 (二)單機特征 355 第六節 清梳聯的生條質量 358 第三章 梳棉 359 第一節 梳棉機主要型號、技術特征、傳動圖及其計算 359 一、梳棉機的主要型號和技術特征 359 (一)國產梳棉機主要型號和技術特征 359 (二)國外梳棉機主要型號和技術特征 363 二、國內外主要型號梳棉機的簡要說明 364 三、A186G型、FA203A型、FA221B型梳棉機剖面圖 366 四、傳動圖及工藝計算 368 (一)A186G型梳棉機傳動圖及工藝計算 368 (二)FA203A型梳棉機傳動圖及工藝計算 370 (三)FA221B型梳棉機傳動圖及工藝計算 373 第二節 梳棉機工藝配置 375 一、定量 375 二、速度 375 (一)道夫速度 375 (二)錫林和刺輥速度 376 (三)蓋板線速度 376 三、牽伸 377 四、隔距 378 (一)A186G型、FA203A型、FA221B型梳棉機隔距示例 378 (二)傳統梳棉機隔距及設定的主要因素 380 五、刺輥后部工藝結構改進和工藝配置 381 (一)后部工藝要求 381 (二)國內外幾種后部工藝示例 382 (三)后部工藝部件的規格及其選用 384 六、錫林前后固定蓋板 385 (一)后固定蓋板 385 (二)前固定蓋板 385 (三)固定蓋板間裝除塵刀加吸風 385 (四)國內外錫林前后固定蓋板和工藝示例 385 第三節 生條質量 387 一、生條質量的參考指標 387 二、提高生條質量的主要途徑 388 (一)加強基礎性工作,改善機械狀態 388 (二)做好針布選用及“五鋒一準”工作 389 (三)合理配置工藝 393 (四)加強運轉操作管理 393 (五)控制溫濕度 393 三、減少機臺差異,保持質量穩定 394 (一)保持目測棉網質量的穩定 394 (二)控制落棉差異 394 四、生條疵點的產生原因 394 第四節 梳理元件 396 一、錫林、道夫金屬針布 396 (一)主要術語代碼與命名 396 (二)金屬針布的主要特性及參數 398 (三)金屬針布主要規格 399 (四)金屬針布質量要求 402 二、蓋板針布 404 (一)蓋板針布和蓋板骨配合 404 (二)底布組織 405 (三)基本針形 405 (四)產品分類代號及配合尺寸 406 (五)蓋板針布的標記方法 407 (六)分類特點及其植針形式 407 (七)蓋板針布植針形式和橫向針尖距 407 (八)蓋板針布針尖硬度分布 409 (九)國內蓋板規格系列 409 三、刺輥齒條 410 (一)刺輥齒條的選用 410 (二)刺輥齒條規格 410 (三)刺輥齒條齒尖硬度 411 四、附加分梳件 411 (一)錫林固定蓋板 411 (二)刺輥分梳板規格 413 五、輔助針布 413 (一)剝棉羅拉齒條 413 (二)彈性類輔助針布 414 六、梳理元件的選型與配套 416 (一)選配原則 416 (二)國內梳理元件四配套示例 417 (三)國外梳理元件配套示例 419 七、金屬針布和蓋板針布的壽命及磨針周期 431 第五節 主要專件、器材和條筒 431 一、主要專件 431 (一)給棉羅拉 431 (二)給棉板 433 (三)刺輥 435 (四)蓋板 437 (五)蓋板傳動件 438 二、專用器材與工具 439 (一)邊條 439 (二)隔距片 440 三、棉條筒 440 (一)棉條筒的結構 440 (二)棉條筒的規格 442 (三)彈簧托盤 444 第六節 輔助設備 446 一、錫林、道夫輔助設備 446 (一)鐵胎磨光機(裸磨機,磨錫林、道夫機) 446 (二)金屬針布包覆機(包錫林、道夫針布機) 447 (三)金屬針布焊接機 447 (四)金屬針布(往復)磨輥 448 (五)金屬針布鋼絲抄輥 448 (六)金屬針布倒料機 449 二、刺輥輔助設備(刺輥包磨機) 449 三、蓋板輔助設備 450 (一)包蓋板針布機(蓋板針布包覆機) 450 (二)磨蓋板針布機(蓋板針布磨礪機) 450 (三)清刷蓋板針布機 451 (四)蓋板踵趾面修整機 451 (五)拆蓋板機 452 第四章 精梳準備 453 第一節 精梳準備工藝組合 453 一、三類精梳準備工藝 453 二、三類精梳準備工藝的比較 453 第二節 精梳準備機械的技術特征、傳動和工藝配置 454 一、條卷機主要技術特征、傳動和工藝配置 454 (一)條卷機主要技術特征 454 (二)A191B型條卷機傳動計算和工藝配置 455 (三)FA335B型條卷機傳動計算和工藝配置 459 (四)FA334型條卷機傳動計算和工藝配置 461 二、并卷機主要技術特征、傳動和工藝配置 466 (一)并卷機主要技術特征 466 (二)FA344型并卷機傳動計算和工藝配置 466 三、條并卷機主要技術特征、傳動和工藝配置 470 (一)條并卷機主要技術特征 470 (二)SR80J型條并卷機傳動計算和工藝配置 471 (三)FA356A型條并卷機傳動計算和工藝配置 473 第三節 精梳準備工藝配置示例 478 一、A191B型條卷機工藝配置示例 478 二、FA335B型條卷機工藝配置示例 479 三、FA334型條卷機工藝配置示例 480 四、FA344型并卷機工藝配置示例 481 五、SR80J型條并卷機工藝配置示例 482 六、FA356A型條并卷機工藝配置示例 483 第四節 小卷質量 484 一、小卷質量參考指標 484 二、小卷疵點及其產生的主要原因 484 第五章 精梳 485 第一節 精梳機的技術特征、傳動計算和工藝配置 485 一、普通型精梳機主要技術特征、傳動計算和工藝配置 485 (一)普通型精梳機主要技術特征 485 (二)A201E型精梳機傳動計算和工藝配置 486 二、中速型精梳機主要技術特征、傳動計算和工藝配置 497 (一)中速型精梳機主要技術特征 497 (二)FA251E型精梳機傳動計算和工藝配置 499 (三)CJ25型精梳機傳動計算和工藝配置 505 三、高速型精梳機主要技術特征、傳動計算和工藝配置 511 (一)高速型精梳機主要技術特征 511 (二)PX2J型精梳機傳動計算和工藝配置 515 (三)FA266型精梳機傳動計算和工藝配置 522 第二節 精梳工藝配置示例 528 一、A201E型精梳機工藝配置示例 528 二、FA251E型精梳機工藝配置示例 530 三、PX2J型精梳機工藝配置示例 531 四、FA266型精梳機工藝配置示例 533 第三節 精梳棉條質量 534 一、精梳棉條質量 534 (一)質量參考指標 534 (二)精梳落棉率參考指標 534 (三)提高精梳棉條質量的主要途徑 534 二、精梳條疵點及其產生的主要原因 535 第四節 精梳梳理元件 536 一、整體錫林 536 二、精梳頂梳 544 第六章 并條 547 第一節 并條機主要型號和技術特征 547 一、FA系列型并條機主要型號和技術特征 547 二、國產新型單眼并條機主要型號和技術特征 553 三、國外并條機主要型號和技術特征 555 第二節 并條機傳動圖及傳動計算 556 一、并條機傳動圖 556 二、并條機傳動計算 558 第三節 并條機的工藝配置 565 一、棉條定量 565 二、工藝道數及喂入棉條排列 566 三、牽伸的配置 567 四、壓力棒工藝配置 569 五、羅拉握持距 571 六、羅拉(膠輥)加壓 574 七、圈條部分工藝 577 八、喇叭頭 579 第四節 自調勻整和質量在線監測裝置 579 一、部分自調勻整和質量在線監測裝置的技術特征 579 二、自調勻整和質量在線監測系統 581 第五節 棉條質量 585 一、棉條質量參考指標 585 二、提高棉條質量的主要方法 586 第六節 并條機的清潔吸塵裝置和自動換筒裝置 588 一、清潔吸塵裝置 588 二、自動換筒裝置 589 第七節 并條機的計長(數)裝置和增容裝置 591 一、計長(數)裝置 591 二、增容裝置和矩形條筒 591 第七章 粗紗 593 第一節 粗紗機主要型號及技術特征 593 一、FA系列型粗紗機主要技術特征 593 二、A系列型粗紗機主要技術特征 595 三、國產其他粗紗機主要技術特征 595 四、國外粗紗機主要技術特征 597 第二節 粗紗機傳動圖、牽伸部分截面示意圖及計算 597 一、TJFA458A型粗紗機傳動圖 597 二、TJFA458A型粗紗機三羅拉、四羅拉牽伸部分剖面圖 599 三、粗紗機的傳動計算示例 599 (一)速度計算 599 (二)牽伸計算 600 (三)捻度計算 602 (四)卷繞密度計算 602 (五)差動機構和不一致系數的計算 606 第三節 粗紗機的工藝配置 607 一、粗紗定量 607 二、錠速 607 三、牽伸 607 (一)總牽伸 607 (二)部分牽伸 607 四、羅拉握持距及膠圈鉗口隔距 608 (一)不同牽伸形式的羅拉握持距 609 (二)不同牽伸形式羅拉握持距配置 609 (三)鉗口隔距 610 五、羅拉加壓 610 六、捻系數 611 (一)計算公式 611 (二)捻系數的經驗公式和一般選用范圍 611 (三)影響捻系數的主要因素 613 (四)捻系數的調整和控制 614 七、粗紗卷繞密度 615 (一)粗紗卷繞密度的計算公式 615 (二)影響粗紗密度的因素 617 八、集合器及喇叭頭口徑 617 (一)前區集合器口徑 617 (二)后區集合器及喂入喇叭頭口徑 617 九、卷裝容量計算 617 (一)卷裝體積計算 617 (二)卷裝重量計算 618 (三)卷裝規格及卷裝容量 618 第四節 無錐輪粗紗機傳動、控制系統及卷繞張力的調控 618 一、TJF491型粗紗機傳動圖 618 二、TJF491型粗紗機傳動系統控制示意圖 620 三、無錐輪粗紗機紗管卷繞轉速的數學模型及參數 620 (一)粗紗機卷繞速度方程 620 (二)一落紗中紗管卷繞直徑的變化 621 (三)粗紗機紗管卷繞轉速的數學模型 621 (四)無錐輪粗紗機卷繞速度n_b的有關參數 621 四、TJFA491型無錐輪粗紗機紗管卷繞張力的調整 622 五、CCD在線張力檢測和控制 622 第五節 有錐輪粗紗機卷繞張力的控制 622 一、粗紗伸長率的檢測 622 二、粗紗伸長率對產品的影響及調整方法 623 (一)粗紗伸長率對產品的影響 623 (二)影響粗紗伸長率的因素及其調整方法 623 (三)一落紗內粗紗伸長率校正方法 624 三、有錐輪粗紗機張力調控裝置 624 (一)張力補償調節裝置 624 (二)防細節裝置 628 (三)慢速起動裝置 629 第六節 粗紗質量 631 一、質量參考指標 631 二、提高質量的途徑 631 (一)提高操作及嚴格工藝 631 (二)防止粗紗疵點產生 632 第七節 粗紗機的清潔裝置、自停裝置和落紗三自動裝置 633 一、清潔裝置 633 (一)清潔蓋板裝置 634 (二)吹吸風機 634 (三)風機 634 二、斷頭自停裝置 635 三、錐輪落紗三自動裝置 635 第八節 主要部件的規格及技術要求 635 一、羅拉 635 (一)TJFA458A型粗紗機的羅拉規格 635 (二)軸承 636 二、膠輥、膠圈、膠圈架、膠圈銷、隔距塊 637 (一)膠輥 637 (二)膠圈 638 (三)膠圈架 639 (四)膠圈銷 639 (五)隔距塊 641 三、加壓搖架 641 四、錠翼、假捻器 642 (一)錠翼 642 (二)假捻器 644 五、集合器 645 六、筒管 646 參考文獻 647 |
關于我們|手機版|下載說明|促織網
( 京ICP備14010041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6754號 )
GMT+8, 2025-7-20 17:54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