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微信扫码登录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近代浙江紡織工業發展史

查看數: 10630 | 評論數: 4 | 收藏 0
關燈 | 提示:支持鍵盤翻頁<-左 右->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發布時間: 2022-1-15 10:09

正文摘要:

近代浙江紡織工業以絲綢最為發達,棉紡織則規模甚小。 % ~. _6 T( t6 z/ B" a& h* G6 D+ L8 b9 E* Y8 ] 一、地理環境和經濟條件 # E! \& V' S4 t' {$ Z浙江地處沿海,土地肥沃, 雨量充沛,適宜栽桑養蠶和種植棉花、 ...

回復

評分 AB針織 發表于 2022-1-15 10:56:19
三、發展特點4 F7 f0 P) g9 J5 i1 ?
(一)絲綢手工業基礎深厚
: k' A, G  J0 V4 ?浙江地少人多,人口密集,繅絲 、 絲織等作為家庭副業有悠久的歷史。這是浙江近代紡織工業起步較早的原因,也是浙江在20世紀頭30余年以及抗戰勝利后紡織能夠較快地發展和復蘇的重要基礎。近代浙江絲綢工業已經形成從蠶桑、繅絲、織綢到絲綢機械制造的“一條龍”,只是絲綢印染業較薄弱。+ t' n8 j; l* g, m& M7 Q
6 h: W7 }: u8 \  |
(二)強化管理,創造名牌
. z( y) T9 s3 |  a  w' ^' F浙江絲綢以其絢麗多彩在歷史上享有盛譽。在近代,都錦生創造的絲織風景,三友實業社杭廠的西湖毛巾、西湖床單,杭江紗廠的錢江大橋牌棉紗,杭州產線呢,恒豐印染廠的金榜樂牌士林藍布都是以質量創名牌,從而促進了紡織工業的發展。
( t6 j/ b* E+ e( n# _' c% D+ ~- x+ A6 E7 G, a$ t7 J4 O
(三)戰爭破壞影響嚴重; X2 K' \7 L: A8 H# d" q
浙江紡織工業在抗日戰爭中遭受沉重的打擊,蠶桑絲綢業損失嚴重。由于日本侵略軍有目的地破壞中國蠶桑生產,致使桑園面積下降72.7%,產繭量下降81.1%,縹絲設備減少52.2%,絲綢產量減少83.3%。蕭山慶云縹絲廠、嘉興鶴記絲廠以及各地有些絲廠的設備,都被日軍拆走;蕭山通惠公紗廠也遭到同樣的厄運。
+ V8 _2 e6 [6 A/ d0 Y4 X: V" A- G
% \+ E, i! y8 e$ j: Y
評分 AB針織 發表于 2022-1-15 10:39:19
1935年秋季以后,隨著國際絲市的好轉,絲廠又有擴充增設。1936年由省建設廳蠶絲統制委員會籌款16萬元,撥借各廠裝置新式繅絲機,以資改進。據當時調查,全省絲廠已有33家,分布于杭州、湖州、德清、嘉興、海寧、蕭山、海鹽等地,共有繅絲機8598臺,其中立繅機2150臺。廠絲產量有較大增長,1936年達609. 69噸,比1929年的359. 90噸提高69, 6%。土絲則日益衰落,由1931年的8. 5萬余擔下降到1936年的3. 4萬余擔,下降60%。
' |9 l) E/ u4 l$ ]3 h8 ~# w  ^  a1917一 1936年浙江廠絲產量見表6。
& O, a5 ^5 I) L
# ^& A2 v' [" k
表 6  1917-1 93 6年浙江廠絲產量
項 目 1 91 7年 1929年 1933年 1935年 1936年
產絲量/噸 42. 50 359. 40 212. 50 337. 02 609. 69
1 F* a) G+ d9 `$ u
由于機械繅絲業的興起,1913年以后,浙江各綢廠陸續采用廠絲作原料。1924年國外人造絲進入浙江市場,各廠開始試用廠絲與人造絲交織,花樣新穎,銷路日廣。因此,人造絲輸入激增,而土絲則進一步衰落。1924-1931年杭州人造絲輸入量見表7。
+ k% a! Z9 |- t8 p8 t/ d
8 s7 |, G4 F) w+ @
表 7  1924-1931年杭州人造絲輸入量
項目
1924年
1925年
1926年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人造絲輸入量/擔 24 216 314 273 3366 4657 1273 14587

& {$ r- D; m! J1 [: f. j6 T3 A% Q- z從 1912年緯成公司購進日本提花織 機,其它綢廠相繼仿效,到1920年,杭州已有綢廠51家,普通木機由1912年的5000余臺減少到180。臺,提花織機則增至3800臺。絲織業開始向機械化過渡。1915年振新綢廠首先使用電力織機,各廠隨之增購,電力織機很快增加到800臺。原1臺木機2人或3人合作,日出綢緞9尺,改用電力機后,1人1臺,日出40尺。; k$ N1 T5 p3 {% l( ~' s( l
5 K% l" t7 C. H/ A+ h6 }
1927年電力織機達3800臺,提花織機也有6800臺。1928-1932年,受世界經濟危機影響,大批小廠相繼倒閉。直至1936年,隨著世界經濟復蘇,絲綢外銷好轉,浙江的絲綢業才逐步恢復,達到并超過1927年水平。1936年杭州有綢廠(公司)共141家,全行業有電力織機6200臺,提花織機8000臺,木機500臺,直接生產工人3. 65萬余名,年產綢緞120. 54萬匹。湖州向以湖絲馳名,但織綢只是家庭手工生產,辛亥革命以后才開始采用日本提花織機 。
7 \6 z; D$ A3 d0 U0 c+ D0 G% G1 N
8 v  |$ z1 y3 F3 a! q1920年后供電量增加,電力織機有所發展。至1925年,湖州大小綢廠有60多家,提花織機2000余臺,電力織機200余臺,散在四鄉的木機約4000臺。同年銷滬湖綢達56萬匹。1930年以后,生產下降。5 B- a1 ~( F; q8 H. n

. W& h6 _5 y/ N8 ~嘉興絲織業以濮院 、 王江徑兩地為中心。1912-1923年是淮院的全盛時期,有綢莊40余家,放料收綢,轉銷各地。1933年起開始衰退,織機僅存200臺左右,年產綢3萬匹左右。王江徑在辛亥革命后的最盛期有織機1000余臺,年產綢14萬匹。1933年后,也漸趨衰落。% Q  `# C, j( m
9 y' u9 _$ K( Z" W5 q& z- o
紹興絲織業集中在華舍和下方橋一帶。1918-192。年,華舍一帶已有機戶2800余戶, 木機3000臺左右,年產綢25萬余匹。1922年華舍開始引進日本提花織機,機戶增加到3400戶。下方橋一帶1929年旺盛時有機戶3800多戶,織機7400多臺,其中有一部分是電力織機。1931年起衰退,到1934年下方橋僅有織機1800余臺。, k9 l" s4 L; R. Z6 h
# T. t$ d4 E* [9 x
畢業于浙江甲種工業學校機織科的都錦生,創造性地運用織錦工藝,試制成機器絲織風景,并于1924年創辦都錦生絲織廠,專門生產絲織工藝品。1927-1931年是該廠鼎盛時期,每月營業額高達巧萬元,產品曾獲美國費城博覽會金質獎章,遠銷南洋和歐美等地。都錦生進一步開發產品,又試制出五彩國畫??谷諔馉幈l后該廠停業,直至抗戰勝利才恢復生產。4 z! \& Q4 e3 _# o
/ V9 k1 x* d' D
隨著絲織工業的發展,絲織機械制造業也開始起步。1914年浙江工校畢業生阮季侯等發起創辦武林鐵工廠,起初制造織機修配零件,后來試制發動機、座繅車等。1917年制造鋼筘,以及絲織機和提花機等,基本扭轉了完全依靠進口的局面。以后,相繼有楊正興鐵工廠、浙江五金鋼筘廠、大來鐵工廠等開辦。至此,浙江不僅能制造新式織機,還改進了電力闊幅織機。到1936年,絲綢機械制造工廠已發展到50余家,從業人員2000人左右??谷諔馉庨_始后,內遷10余家。: L8 G+ ?+ Z" c1 G' ^) D7 ^( E* F2 \
- v, i( ]$ m8 S; Q8 c2 O6 ~. u) s' h) g
浙江農村紡織 土紗 、土 布由來已久。1900年由藩臺總管徐大紅等人在杭州創辦通濟布廠,股本銀10萬兩,職工200余人,全是手拉織機,辦了3年倒閉。1904年介和布廠開辦,1906年順興榮布廠開辦,1911年六和布廠開辦,分別擁有手拉木機80臺、60臺和100臺。以后介福、元豐等布廠相繼開辦,到1913年杭州已有布廠10家,仍是以人力機織造。同時,鎮海有公益布廠建立,寧波亦有振華染織廠、厚豐布廠、順興布廠等建立。進入20年代以后,逐漸有改良的鐵木人力布機,生產改良布,產品暢銷,獲利頗豐,新廠繼續增加,部分廠設有染色和漿紗設備。30年代初,各布廠大多還是人力布機,規模較大的廠開始安裝動力布機,人力機與動力機并用。$ g* ~6 z  K( G6 d  R
& O1 K, M$ j( N6 O
1887年由洋務派李鴻章的幕僚慈溪人嚴信厚和戴瑞卿、湯仰高、周熊甫等集資5萬兩,在寧波灣頭創辦了第一家軋花廠— 通久源軋花廠。該廠采用蒸汽機、日本軋花機,有工人300多人。1894年嚴信厚等又集資45萬元,在軋花廠旁創辦通久源織布紡織局。1896年建成投產,有紗錠1. 1萬余枚,布機230臺,每周產紗3.45萬余磅;年底紗錠又增加到1. 7萬枚。1917年該局毀于火災。% u7 V0 s  w$ V  ?0 v; Z2 a2 J

/ k' O, Q; Z5 D8 x2 ]1889年由清候補四品京堂、吳興南得富商龐元濟,杭州富紳丁丙、王震元等在杭州籌建通益公紗廠,通過李鴻章借國庫銀40萬兩,又向民間籌集股銀8. 3萬兩,于1897年建成投產,有紗錠1. 5萬余枚,年產紗200多萬磅。: n) M- U3 ^* m9 b3 E! t
" z# H% w7 U, e- ]* a
1895年由蕭山仕紳陳光穎(授清郎中銜)等 在 蕭 山 籌辦通惠公紗廠,于1897年建成投產,有紗錠萬余枚。該廠與通久源、通益公并稱“三通”,成為浙江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社會上最有影響的3家近代紡織廠,共有紗錠4.24萬余枚。' J5 t+ [. M% i

; _4 x1 K- z! v5 d. y' d1904年戴瑞卿退出通久源織布紡織局。次年,顧元深 、 戴 瑞 卿、周熊甫等集資60萬銀元,在寧波籌辦和豐紡織股份有限公司。1907年建成投產,有紗錠1. 2萬余枚。1909年增添紗錠5600枚,1913年又添5600枚,共擁有2. 4萬余枚。
- g; v0 u6 |- _8 l+ ?8 `
7 w9 ^$ g& o( C9 w& A通益公紗廠創辦不久,因經營不善,于1902年 、 191 2 年兩次被迫停業。1914年由高鳳德、李經方(李鴻章之子)等人另行集資,租該廠經營,并更名為鼎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其時正處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洋紗、洋布輸入減少,鼎新公司抓住機會發展。1917年增添電力織機110臺,是杭州最早使用動力織機的工廠。1920年織機增加到320臺,紗錠增至2萬余枚,年產棉紗1. 2萬件,生產發展,盈利較豐。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日本紗布傾銷中國市場,鼎新公司逐步走下坡路,1927年織機僅開125臺,并借口租廠期滿而退還。同年,上海三友實業社以規元銀26萬兩(折合銀元36. 2萬元)買下通益公紗廠全部財產(包括紗錠2萬余枚、布機225臺),并更名為三友實業社杭州分廠(簡稱杭廠)。同時擴建廠房,更新設備,布機增加到575臺,增添被單機80臺、毛布機352臺,開設漂白染整生產線,建成) W4 A: n$ E+ A4 J# Z' S1 ^
紡織印染漂整的聯合工廠。1932年1月,_上海三友實業社總廠被毀而停辦,產品靠杭廠提供,經理陳萬遠到杭廠主持工作。由于采取一系列新措施,調動了職工積極性,使杭廠生產有所好轉,所產西湖毛巾得到商界贊賞,為杭州名牌產品。西湖被單和23支特紡細布、平紋花呢、各色維也納服裝面料也頗受好評,銷路甚好。1934年杭廠產紗1. 26萬件,布1. 29萬匹,毛巾90萬打。1936年盈余24. 5萬元。
4 r9 p3 V% D1 R% O' @& R* B) x
: u/ q9 N6 ]. J通惠公紗廠以紡粗支紗為主,平 均 年 產棉 紗1. 3萬箱 (每箱40小包),耗用原棉4.49萬擔,產值270余萬元。開辦初期,經營尚順利。1900 ^-1918年,經過3次增加紗錠,總數達1.45萬余枚。1923年開始,由于外紗傾銷,營業不振。1931年經整頓后一度有所改善,但形勢仍然極其嚴峻。
5 O! C8 q5 ~8 w% n- j4 n
6 U8 a7 W; k9 d( c4 A至1936年, 浙江 3家 棉紡織廠共有紗錠 5. 81萬余枚,附設布機672臺 (其中大部分是人力布機)01931-1932年,杭州市棉織業連同三友實業社杭廠在內共有13家,布機1745臺,其中電力布機237臺。1936-1937年,杭州織布業又有發展,除三友實業社杭廠,擁有布機1100余臺。
" U' \8 J0 h6 a$ F6 j/ E/ z
& Q7 \. b( H# r. k0 v5 \印染業 中 最 早 的是清同治年間在杭州創辦的黃元興染坊。1852年范長林開設黃順泰染坊,以后續有增加。除了三友實業社杭廠有近代印染整理生產線外,其余的完全用手工操作。, t0 T5 }, r' V( C2 X; Z

. y" w7 ~7 ]' m  Q5 X2 n- e至1937年,杭州的印染廠已發展到46家,其中紡織廠兼營的5家。在寧波,王稼瑞創辦恒豐染織廠,1928年投產,有卷染機4臺、烘干機1臺,產本光元色細布、條漂布。1933年該廠增添燒毛機、煮練機、絲光機和印花機,產品有陰丹士林藍布、海昌藍布、雜色府綢、元嘩嘰、元貢呢、漂白府綢、淺色花布、深色花嘩嘰、印花絨布,銷浙江及福建、江西、湖南、廣東諸省。/ g. P. b, }8 B" w; Q

5 L' A4 E' K1 [+ L針織業中最早的是寧波美球針織廠,1914年由趙宇椿創辦,產品有羅宋帽、手套、毛衫褲、絨衫、襪子等。另外,浙江留法學生胡海秋、陳浩、楊雨田、金赤文、秦炳珠、何浩翔等6人集資創辦六一織造廠,1926年在上海閘北建成投產,有法制針織吊車8臺,因無自來水漂洗,產品質量差。后由杭州綢莊徐寶林投資,1927年冬遷到杭州。1928 -1937年,陸續購進臺車15臺,代替了全部吊車生產。1932年產汗衫1萬打,衛生衫1. 5萬打。至1937年,擁有機器150臺,固定資產由創辦時期的2萬元增加到40萬元,是該廠的鼎盛時期。
* w# |" j$ D! `" ~( V6 r& F, A8 _
7 l1 ^' ~$ w/ x7 G織襪業始于清光緒三十一年 (1905年)金華縣創辦的成益襪廠。1909年滬杭鐵路全線通車,郭幼川于海寧砍石鎮開辦振興襪廠,所產雙山牌棉紗線襪曾獲南洋勸業會優等獎。此后興辦的有海寧王茂昌襪廠和富順昌襪廠、杭州萃隆襪廠、平湖光華襪廠、寧波美球針織廠、金華美倫襪廠、紹興福元新襪廠、街州勤工襪廠等。1929-1936年為襪業的鼎盛時期,僅海寧砍石鎮就有襪廠60家,襪機700。余臺,從業人員3萬人(外發家庭工居多);平湖縣有襪廠83家,襪機8500臺,工人萬人以上(含外包工)。當時以紹興四達康記織襪廠規模最大,有襪機360臺。- p+ {6 I' d5 _! k& I$ M4 {

關于我們|手機版|下載說明|促織網 ( 京ICP備14010041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6754號 )

GMT+8, 2025-7-20 13:3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国产成版人视频直播app|欧美日韩在线亚洲一区蜜芽|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字幕|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