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教育情況: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的李菊、陳景東老師等開設了花瑤挑花課程。" R% X# }' f! T- Y8 @ ) C) C9 q, f2 z 模塊一:花瑤挑花概述" c% P2 i7 j P' C) {! o$ J 1.花瑤挑花概述 2.花瑤挑花的溯源 3.花瑤挑花的基本特征 4.花瑤挑花與繡花的不同之處 5.花瑤挑花與十字繡的不同之處 6.花瑤挑花與黃梅挑花的比較 7.花瑤挑花作品賞析 O; n4 C8 o% [/ }5 }4 w5 M$ Q7 l0 c" o 模塊二:花瑤挑花制作工藝 1.花瑤挑花的材料與工具 1.1花瑤挑花的布料 1.2花瑤挑花的線 1.3花瑤挑花的針 2.花瑤挑花的基本針法 3.花瑤挑花基本技法 4.花瑤挑花題材 5.花瑤挑花顏色搭配 6.花瑤挑花圖案審美特點 7.花瑤挑花裝飾 模塊三:花瑤挑花推廣創新 1.花瑤挑花傳承人 m8 H8 D- O# z, o( I0 V; o. p# p 2.隆回花瑤服飾藝術 3.花瑤挑花創新產品3 x, R9 f) f# _2 e: E" ] 4.花瑤挑花服飾推廣 專著圖書: 回楚佳《花瑤挑花》[Z],隆回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編。: \$ o; g& D% R' A1 v7 z! O |
挑花(望江挑花):安徽省望江縣 2008年第二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8 Z( x4 c b8 e& f) b3 a5 C 安徽省望江縣流行的挑花工藝是在漁耕并存的農業社會環境中由祭祀供品發展轉化而來的,它源于唐代,最早時人們用毛發和麻布為材料挑制敬神的敬褡,以后逐步發展成為日常家居的點綴。早期的望江挑花主要用于女性頭巾、衣、褲、圍裙及小兒襁褓、圍兜、抱裙、鞋帽的裝飾,后應用范圍逐漸擴大,亦取以裝飾男性的汗巾、腰帶、車辮、褡褳等器物及帳檐、桌圍等室內器具。發展至今,望江挑花已成為當代家居用品如沙發靠墊、扶手、窗簾、壁掛、地毯等的重要組成部分。 望江挑花具有針法獨特、做工精細、技藝含量高、難以仿冒復制的特點。它構圖優美,變化有序,色彩對比強烈,正反相映成趣,極富觀賞價值。望江挑花流布范圍較小,受外地文化影響極少,始終保持著古樸、典雅的面貌,散發出濃郁的鄉土氣息,為安徽西南部地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生動的材料。 20世紀60年代以來,望江挑花聲名大振,有大量作品為業內人士所收藏。70年代后期,望江挑花作品三次被選作人民大會堂安徽廳的沙發裝飾,且在博覽會、展銷會上獲獎。目前望江挑花的發展陷入困境,20世紀50年代以前培養出的挑花能手至今健在的都已是高齡老人,當地女青年熱衷于外出務工,極少有人愿意學習繼承這一優秀民間藝術,望江挑花前景堪憂,亟待保護。 代表性傳承人:王世福,男,漢族。2 v7 F, C& U! p+ ^( L2 } |
挑花(花瑤挑花):湖南省溆浦縣 2008年第二批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_- @% \! k6 N/ i/ U0 F 花瑤是瑤族的一個支系,共有一萬兩千余人,居住在湖南境內雪峰山東北麓海拔一千三百米左右的崇山峻嶺之中?;ì幱凶约旱拿褡逭Z言,卻沒有民族文字。 + D+ D( F. _' ]( M 花瑤挑花流傳于湖南溆浦地區,主要用于花瑤衣裙的裝飾。挑花題材主要可分為四類,一是各種常見的動植物,二是美好生活的圖景,三是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四是民族信仰和神話故事。 + U' b: P E8 Y R; n1 k7 O* } 花瑤挑花的主要技法名為“清紗”法,也叫“數針法”,它以普通的挑花針為工具,白紗線、五彩絲線或五彩毛線及青色土織布為材料來完成,工藝精細,構思奇妙,立意新穎,圖案別致,對比強烈,寓意深刻,真正做到了以形傳神,體現出拙中藏巧、神秘粗獷的風格特征,作品通體洋溢著一種憨厚樸實的鄉土之美?;ì幪艋ㄊ俏覈褡迕耖g藝術的瑰寶,在這些挑花作品中,理想與現實、形式與內容達到了和諧完滿的統一,既反映了花瑤的族群特征,又蘊含了花瑤的民族歷史。 # A5 T- T% ~- @8 F! x 9 k }7 p3 P9 b. J# r/ g! v9 X 目前花瑤的年輕人除在本民族節日和婚慶時穿民族服裝外,平常都習慣穿簡單方便的漢族服裝;瑤漢通婚以來,花瑤女子嫁入漢族家庭后便不再穿著民族服裝,也不再從事挑花工作,這使得挑花在花瑤人生活中的作用大打折扣。加上挑花工藝難學難精,一般年輕人都不愿學習,現在當地會挑花的人已越來越少。 |
挑花(苗族挑花) 2011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目錄。申報地區:湖南省瀘溪縣。$ M1 u+ l2 @. e5 d& W, L - ]* t1 ?" ^6 y" U6 l 苗族的挑花刺繡,俗稱“數紗”,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苗族地區流傳的最為出色,主要分布于良家潭、八什坪、浦市、潭溪以及周邊鄉鎮。 : W' f* M" R( t$ e 瀘溪的苗族挑花多用于頭帕,是以當地苗族婦女自己紡紗、織造的“家織布”為面料挑繡而成。家織布所采用的棉紗較粗,織成的布料縱橫分明、經緯清晰,是挑花工藝的最佳材料。有別于刺繡的挑繡,所有的圖案紋樣,全在布料的表面行針。制作時,從圖案紋樣的中心起一針,數三根紗下一針;再數三根紗下一針,直到圖案紋樣畢顯。挑花的最后一針通常會回到圖案紋樣的中心(即起針處)。挑花的工藝過程極其細致而嚴格,在一針一針的挑數過程中,不能數錯一根紗;若是數錯一根紗,則后面的紗數全部皆錯,圖案紋樣會產生變形。 挑花工藝沒有現成的花樣,所有的圖案紋樣全在苗家婦女的心里。當地的苗族婦女從小便隨著長輩習練挑花技藝,從單個的圖案著手,長大后已是非常嫻熟。常見的圖案紋樣有雙鳳朝陽、龍鳳呈祥、鯉魚跳龍門、石榴花、陽球花、牡丹花、楓葉、蜜蜂采花、蝴蝶戲花等六十多種,全部采用藍線或青線挑繡,線條清晰,十分雅致。 代表性傳承人:楊春英。, [" N8 Y2 ^4 q. P9 M' m0 C ; r$ x7 M( K% M/ X9 y, | |
傳承人情況:
奉雪妹,瑤族,1959年生,湖南隆回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挑花(花瑤挑花)代表性傳承人。奉雪妹8歲隨母親學藝,因天資聰慧,且對挑花格外鐘愛,不到一年時間已能挑出精美的挑花裙正品,十一二歲就已經是村寨里小有名氣的挑花能手了。她在保持花瑤傳統挑花風格的基礎上,對部分存在缺陷的挑花服飾進行改進,如包頭、綁腿和腰帶。她的挑花作品以動物圖案居多,并且是圖案套圖案,均衡、對稱。色彩對比強烈,主體圖案為黑白兩色,周圍配七彩絲線挑繡的彩色花。奉雪妹挑花以平粗土布作底,白色紗線挑制,不需描圖設計、做繡架,胸有成竹,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她傳授挑花技藝耐心細致,許多跟她學藝的瑤山姐妹都已成為挑花能手,代表作品有《團魚呈祥》《天鵝展翅》《雄鷹捕食》等。 ' { l# | ^5 s7 `- { 挑花相關項目:- g0 b0 T) B/ Y. N4 g" }
石九梅,漢族,1951年生,湖北黃梅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挑花(黃梅挑花)代表性傳承人。石九梅出生在黃梅挑花之鄉新開鎮鄒橋村一個挑花世家,7歲開始跟隨母親、姐姐學習挑花,后又不斷拜師訪友,技藝日臻成熟,逐漸形成了針腳平正工整、構圖精巧完美、色調明快鮮艷的藝術特色。挑花產品涉及各種生活用品,如被面、臺布、窗簾等;圖案花紋有44種之多,包括動植物和戲曲人物。如今,她仍在不斷搜集各種傳統挑花圖案,追求創新。代表作品有:《鳳追鳳》《福如東?!贰侗幻妗ど徎ㄐ摹贰侗幻妗るp鳳朝陽》等。3 o' |1 ?; h9 B! U9 l7 O |
關于我們|手機版|下載說明|促織網
( 京ICP備14010041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6754號 )
GMT+8, 2025-7-20 09:33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