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織網

標題: 牽伸過程中纖維頭端變速、受力和運動狀態分析 [打印本頁]

作者: 四月天    時間: 2015-5-4 20:59
標題: 牽伸過程中纖維頭端變速、受力和運動狀態分析
本帖最后由 四月天 于 2015-5-4 21:21 編輯 7 m! e' m/ Z; W* l- N4 Y
  Z2 \. Z+ u$ t
一、纖維的變速點分布
0 J9 M0 o1 |7 w# ~牽伸過程中纖維頭端變速的位置稱作變速點。由于纖維在牽伸區中的受力和運動狀態不同,它們的變速位置也會不同,因而各纖維的變速點距離前鉗口會形成一種分布,即為變速點分布。如圖中的曲線1所示。纖維變速點的分布與牽伸區中摩擦力界的分布及纖維的長度均勻度等因素有關。纖維的長度均勻度好,則變速位置比較集中,如圖中的曲線2所示;反之則變速點位置比較分散,如圖中的曲線3所示。變速點的分布愈集中、愈靠近前鉗口,則牽伸后須條的不勻就愈小。8 A, F( ^4 f- E& c0 S
! [! a0 H. D# [6 U7 i! i
(, 下載次數: 273)
簡單羅拉牽伸區內纖維的變速點分布

* L0 W% @4 R4 |+ l0 b" o. w/ N

作者: 四月天    時間: 2015-5-4 21:08
二、理想牽伸4 }7 T7 C+ Q/ `+ V/ `9 V8 M. a
理想牽伸是指假設須條中纖維都是平行、伸直、等長的,并且設每根纖維都是到達前羅拉鉗口線(或牽伸區中同一位置x)時變速,即所有纖維都在同一截面變速。
0 g: \+ L% }0 S  p
設在牽伸區須條中的兩根纖維A、B,如圖所示為其在原須條中的排列位置,若兩者之間的頭端距離為a0,這個距離稱為這兩根纖維的頭端“移距”,當纖維A的頭端到達變速點x時則A變速,即以快速(前羅拉速度)V1運動,而此時纖維B仍然以慢速(后羅拉的速度)V2運動,于是A、B兩根纖維發生相對運動,移距開始變化。而當纖維B在t時間后到達變速點x時,也開始以V1速度運動,兩纖維間不再有相對運動。  }! x" E: t& E! {9 F/ Y
在理想牽伸條件下,須條中任意兩根纖維間的距離都是按照牽伸倍數放大了E倍,須條的條干不勻率沒有因牽伸而變化,只是按牽伸倍數被抽長拉細。# \/ P( _. T% [$ M0 ]0 k
(, 下載次數: 276)
理想牽伸時纖維的頭端移距

作者: 四月天    時間: 2015-5-4 21:19

8 a1 h" k$ k5 w8 |- w三、 距偏差* A1 B7 `- |2 P6 ?
在實際牽伸中,喂入須條并非理想狀態,須條并非都在同一個變速截面變速,變速點一般也不在前羅拉鉗口,則須條經牽伸后,須條中任意兩根纖維中的距離并非都是按照牽伸倍數放大了E倍,而是產生了一定的移距偏差,且任意兩根纖維的頭端移距偏差是隨機的,所以須條經牽伸后不勻率總是增加的。
( z. u: X+ p# ~" ^$ f如圖所示,可得兩根原始頭端距離為a0的纖維A、B,分別在牽伸區中相距X的不同截面X1—X1和X2-X2處變速。
  F* B4 |% S) z6 ~' w/ h$ s( P5 o
/ M7 I$ N( A  z3 D7 }, L
(, 下載次數: 257)
纖維頭端在不同位置上變速時的移距
9 A& R- j5 E4 w4 A- Y

. w' [: b) k9 x: ^
1 ~* n2 _7 N( \' K( M. W: g3 W
1.當領先的纖維先變速
即A在X1—X1處由原來的慢速V2變成快速V1運動,B纖維經過t時間后,到達X2—X2處才由慢速V2變成快速V1。則牽伸后A與B的頭端距離為a可計算如下。
7 A5 M, a8 H; y$ O2 \A到達變速點后,B到達其變速點(X2—X2)所需的時間為:
: I2 [$ R) Z2 A6 {9 t7 U! I. yt=(a0+X)/V2
! F5 T1 _+ m+ k/ P) z0 f8 ]而在t時間內,A又由X1—X1向前運動了s距離,則:
0 B8 z5 t1 s6 @" Q+ O6 k) Y% |s=V1t=V1(a0+X)/V2=E(a0+X)
" V' H$ [) X4 y# ~因此,A與B的距離變為:) J' H. s* W2 P4 `
a=s-X=E(a0+X)-X=Ea0+(E-1)X2 p' i' i: y. ]7 h( r  B
2.當落后的纖維先變速
  A8 U3 u5 s. m1 H5 C) M0 B, M
即B在X1—X1處由慢速V2變成快速V1,而A纖維經過t時間  \: K! a' F1 }1 I8 a  q
后,到達X2—X2處,即也由慢速變為快速。此時,兩者的頭端距離可以計算如下。" N. h1 m" Y/ E9 ?3 r5 ?; Q5 J
B到達變速點后,A到達其變速點(X2-X2)所需的時間為:
5 g8 L9 t+ O& H" Dt=X-a0 V2
  }; o( p, f, H/ {# d2 B1 b而在t時間內,B又由X1—X1向前運動了s距離,則:/ r  o: ~7 O1 M- ^) q& Q
s=V1t=V1
3 l' ~# g3 S* F# x% _X-a0 V29 ]: y, Q7 E# f% V: D" q
=E(X-a0)
- P' P7 N5 Y/ @& K- y5 s. B! a因此,A與B的距離變為:  K) I0 @, N0 c* {* M7 }
a=X-s=X-E(X-a0)=Ea0-(E-1)X
, V  d# H' n" x由上述可知,任意兩根初始頭端距離為a0的纖維在牽伸后,形成的新的頭端移距可歸+ N" ^6 W. e7 P3 X! i4 G6 ]
納為:
) e/ {4 v9 r% Q0 Aa=a0E±X(E-1)
4 ^2 [7 C0 \. i. M3 [; R
式中,a0E為須條經E倍牽伸后纖維頭端的正常移距,±X(E-1)為牽伸過程中纖維頭端在牽伸區中不同截面變速而引起的移距偏差,X為不同變速截面間的距離。當移距偏差為“正”時,表示領先的纖維先變速則牽伸后纖維的頭端移距進一步拉大(比理想牽伸時大),且牽伸后的須條比正常值細;反之,當移距偏差為“負”時,表示落后的纖維先變速,則牽伸后纖維的頭端移距有所縮?。ū壤硐霠可鞎r?。?,且牽伸后的須條比正常值粗。
9 W/ a" [5 a: e7 n: N4 l1 `9 z在實際牽伸中,各纖維的變速是波動的,有時是領先纖維先變速,有時是落后纖維先變速;此外,變速點間的距離X也是變動的,因此,纖維牽伸后,其排列比原來有所惡化,即條子的不勻增加了。又由上式可以看出,牽伸后條子的不勻所增加的程度與變速點的波動和牽伸倍數的大小是正相關的。

. y" Z" ?' s0 @1 i! X/ l6 F9 V" X




歡迎光臨 促織網 (http://www.35722a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国产成版人视频直播app|欧美日韩在线亚洲一区蜜芽|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字幕|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