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紗配置和梭口形狀和尺寸
梭口的尺寸通常以梭口高度、長度和梭口角等衡量,如圖(b)所示。梭口滿開時,經紗的最大升降動程C1C2稱為梭口的高度H。從織口B到經停架中導棒D的水平距離為梭口的長度L,梭口長度又分為前部梭口長度L1和后部梭口長度L2。因為織機上的綜框均在兩頁以上,各頁綜框到織口的距離各不相同,所以L1與L2只是代表一個平均尺寸。L1與L2的比值稱為梭口的對稱度,用m表示。當m=1時,稱為對稱梭口,m<1或m>1時,稱為不對稱梭口。BC1C2B空間區域是梭口的前部,上下層經紗在織口B處形成的夾角α稱為梭口前角;DC1C2D空間區域是梭口的后部,上下層經紗在中導棒D處形成的夾角β稱為梭口后角。
梭口的前部是梭口的工作部分,梭子或其它引緯器從這里通過并引入緯紗,打緯時鋼筘對經紗的反復摩擦以及經緯紗的交織也在這個區域進行。因此,前部梭口的大小和狀況至關重要。通常,在梭口高度相同的條件下,為了得到比較大的梭口前角和筘前梭口高度,以利于引緯,常采用前部梭口長度小于后部梭口長度的不對稱梭口。但這樣會引起開口過程中前后部經紗的拉伸變形量不等、經紗在綜眼中摩擦增大的問題。
8 h. p3 s) g2 n( ~" q6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