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織網

標題: 中國紡聯會長孫瑞哲:守正創新謀發展,勇開新局向前進 [打印本頁]

作者: admin    時間: 2024-7-9 07:19
標題: 中國紡聯會長孫瑞哲:守正創新謀發展,勇開新局向前進
7月8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五屆五次常務理事會議在京召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會上作主題講話。/ r: u" Y1 q4 V$ g8 s4 h( A

8 o' N$ _/ p  [/ M8 M
(, 下載次數: 4) ; H( P9 x: [" \/ i
: C& ?! |! L4 G  z
守正創新謀發展,勇開新局向前進
0 c) W  ^. w  J/ j# [4 V+ p: h0 \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   孫瑞哲
, {  a% G/ Y2 ]7 Q/ K, n- m
2024年7月8日
% ]3 S+ k" y" K( a2 G3 X- N
天地回生意,風云起壯圖。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圖景正在打開,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即將開啟。以科技生產力、文化生產力、綠色生產力為內容,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傳統產業的高端化升級,前沿技術的產業化落地,紡織行業發展面臨著全新形勢、全新任務、全新要求。適應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質態變化,需要我們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時與勢的變化中把握方向,在破與立的實踐中總結規律。
8 v5 ^  \+ w+ l' K0 J' \5 p) h& e8 m' q+ `/ U+ z2 b3 G
本次常務理事會的重要目的是,審視當前,辨析行業工作方法方向;開誠布公,推動機構建設規范自律。# R: ]& N9 \5 }% S. t( b9 q$ O

  p8 `, m0 S' S( O8 w/ p  E一、行業工作務實創新,紡織新型工業化邁出堅實步伐
8 f+ b6 ~' ~5 o5 E9 F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中國紡聯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以黨紀學習教育為契機,夯實黨建工作基礎、強化管理機制創新、推動部分協會換屆,營造良好生態、服務產業實踐,有效確保黨中央各項部署在產業落地落實。行業在穩增長、穩就業、穩預期中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m8 u$ G/ P7 a# ^! j; E

1 A6 W. X  j* u4 W/ m3 P9 v% q3 e(一)加強分析研判,產業明心定向/ p: I9 Z! p& L4 ]; I
深化研究,把脈行業發展。不斷完善監測統計,聚焦重點問題深入重點企業、集群、專業市場開展調研,及時向有關部門反饋訴求。進一步強化系統研究。兩會期間,協助紡織行業代表委員圍繞科技創新、數字轉型、綠色發展、集群建設等領域,形成一批提案材料,有力支持了政府決策、企業發展。
( Y. g1 Y- T# j$ ]4 l8 Y5 Z! J3 H3 y6 C# z4 k
強化宣傳,營造產業氛圍。加強產業宣傳和輿論引導,以行業站位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多形式、多視角宣傳行業新形象、新格局,有力推動了社會對紡織的再認識、世界對中國紡織的再認識。堅持實事求是、保持樂觀客觀,不斷向行業強化政策解讀與適用引導,有效改善市場預期、提振發展信心。
% e1 s0 v  P/ d4 {7 p
; c7 _2 v5 ^3 i+ C  k' `+ @(二)堅持提質增效,釋放發展活力7 w6 \; _! q+ D2 Q0 t% e8 }
發掘需求潛力。聚焦有效需求,配合相關部委成功開展紡織服裝“優供給促升級”系列活動等。展會在暢通供需循環中的關鍵作用得到有效發揮,成功舉辦上海聯展、大灣區聯展等重量級展會,以及潮汕國際紡織服裝博覽會等一系列地方展會。圍繞提振消費,引導行業強化產品創新、豐富消費場景、營造消費氛圍。持續深化檢測與質量技術服務。8 A/ a, }7 ^, ^4 E9 a7 q. |

& W6 L8 D6 [& y激發企業活力。加大中小微企業幫扶,推進各類助企、穩崗穩就業政策在行業落地。完善公共服務,組織開展首次中國紡織專精特新展、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企業入庫培育等工作。不斷推動優秀企業與資本對接,引導龍頭骨干企業上市、再融資、兼并重組。把握政府在大規模設備更新方面的支持政策,推動企業在技術改造等領域強化有效投資。7 c' v2 }/ S) t, l: R  w; ?0 E

+ M# o: c; p. s& G6 T(三)強化開放合作,整合全球資源# m0 F% {- g1 H' v
鏈接資源,開拓海外市場。提升國際展會、活動的專業性與影響力,幫助企業收獲新訂單、開拓新市場。紡織貿促會與新加坡旅游局成功簽署APTEXPO 2024(新加坡亞太展)項目合作備忘錄。與非洲、東盟等地區的投資商貿合作不斷深化。成功組織企業前往馬達加斯、埃塞俄比亞、泰國等地訪問調研;與東盟、中國香港紡織及制衣界共同簽訂三方合作備忘錄。& V9 d7 z8 G) x/ }# T. D

7 d! T8 d0 Z) x1 P, i凝聚共識,強化對外交流。加強行業外交,充分利用國際紡聯、國際毛紡織大會、亞洲化纖會議等平臺發出行業聲音、展示行業形象,營造有利于產業發展的國際環境。與美、歐、日等國家行業組織建立的伙伴關系得到鞏固強化。中國紡聯同美國棉花全產業鏈相關協會進行了疫情后的首次會談;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與歐洲非織造布協會簽署合作協議。5 ]# Q+ m" n9 p6 h0 |6 a2 ^5 j$ g
# a$ \" n5 |6 m5 ]) u
(四)夯實創新根基,厚積發展勢能* \$ L2 M1 Y$ _8 z& `. [
注重自主創新。以國家重點科技項目為牽引,引導多主體、多領域協同創新,行業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成效顯著。中國紡聯推薦的“聚合物熔體納米纖維綠色高效制造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2023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強化科技服務,舉辦創新研討會、技術交流會、科技大會,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從戰略高度關注前沿技術發展,行業新模式、新動能加速形成。紡織標準制修訂工作有序推進。發布碳中和標準,填補國內空白;成立紡織行業數字化轉型標準專題組、中國麻協團標委。5 D, S* @  l( o/ d

+ w+ _# T0 U2 i" S  F: R1 z優化人才體系。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行業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輸出能力不斷增強。啟動職業技能大賽等選拔人才。推動人才選樹與科技獎勵工作,發現先進,鼓勵創新。紡織科學成就獎、紡織科技創新獎、紡織青年科技獎的推薦與評選工作成功啟動。繼續宣傳學習趙夢桃精神,樹立和培養大國工匠。
' i1 C6 r5 p! ?& ]5 o(五)豐富價值內涵,強化引領能力
) j6 r" e7 c2 B- K0 Y, a& C( {! _, z+ `7 m
強化設計與品牌能力。研究發布全產業鏈流行趨勢。舉辦中國國際時裝周、大學生時裝周、各類設計大賽等活動,發掘和培育中國設計力量。繼續推動紡織非遺創新轉化與發展。舉辦紡織工業設計創新論壇、紡織工業文化論壇等活動,探索工業設計驅動產業升級的新可能。持續深化品牌研究、評價、培育和推廣。中國品牌發展國際論壇——紡織服裝行業論壇、中國品牌發展大會等成功舉辦。
9 N, `$ K' G' {+ D4 }$ L$ `, R! l
# m) U  z7 E, r) s& m加快數字與綠色轉型。圍繞“數字三品”,通過共建服務聯合體等方式,全面推進行業數智化發展。開展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應用研究,深化診斷、咨詢、培訓等公共服務。企業上云、用數、賦智進程加快,工業互聯網在集群、園區、專業市場廣泛應用。聚焦雙碳目標,強化綠色技術的篩選、試點、推廣,開展綠色纖維認證。舉辦氣候創新時尚峰會等活動,引導企業攜手推進氣候創新行動。持續完善行業社會責任和ESG治理的方法、工具、平臺,發布《紡織企業ESG披露指南》。5 d5 h/ s# B6 Y
& [: `1 {$ Q, G& a9 J
(六)優化產業布局,區域高效聯動* k+ o4 @- c7 {" N: n  j: Q* v
強化產業集群建設。深入開展集群調研、培育、服務等工作。舉辦紡織產業集群現代化建設專題研討會等活動,引導各類要素向集群加速集聚,推動集群高端化、特色化發展。在提升傳統集群效能的同時,把握融合創新趨勢,創新優質資源合作模式,加快構筑具有更高附加值、更具競爭力的新產業集群。
8 ]! `  ?5 h* v/ _- v6 X  }* |+ T" E
有序推進產業轉移。對接區域發展戰略,加強與中西部省份政府相關部門的交流合作,打造產業與區域協同發展的良性循環。中國紡聯與貴州工信廳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通過組織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產業交流、招商推介活動,引導內陸邊疆省份根據資源稟賦承接產業轉移。在新疆成功舉辦全國紡織服裝產業區域合作發展大會、在江蘇灌云召開全國紡織服裝產業園區工作會議等。& O; ]* O8 ?. q

$ S1 F5 y% @( n3 Y2 \) z在中國紡聯與全行業共同努力下,紡織行業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圍繞科技、時尚、綠色,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產業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景氣水平保持擴張,帶動生產穩步增長。根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調查測算,二季度,行業綜合景氣指數達到63.3%,今年以來持續居于50%以上的擴張區間;1~5月,規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全產業鏈大部分環節實現正增長。內外市場平穩恢復。1~5月,全國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5856億元,同比增長2.0%;網上穿類商品零售額累計同比增長9.0%;紡織品服裝出口額1158.4億美元,同比增長1.4%。行業發展質量效益顯著提升。1~5月,規上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4%,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7.3%,營業收入利潤率為3%,企業虧損面同比下降1.7個百分點。聚焦優結構、轉動力,產業持續推進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改造,投資規??焖僭鲩L。1~5月,紡織業、服裝業、化纖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同比分別增長13.4%、14.8%和4.7%。
8 y, k# _; o; h$ L  i* s- [9 L# ?$ \0 E3 E3 j) ~0 C) b
紡織行業以穩中有進的發展,抵御住各種風險壓力,科技創新步履鏗鏘,產業創新成效顯著;高水平開放全面深化,市場主體活力有效激發;數智化轉型有力落實,綠色低碳轉型穩步推進;文化創意百花齊放,時尚發展引領風潮。紡織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邁出堅實步伐。& N2 e( }/ R; T: m! D* ^* \

) V3 ?- Z" B) n. [7 K& U' [' ~二、在新的結構中把握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方向性
) Q0 b, T# E  j# g. r8 A+ o力的效果取決于大小、方向、作用點?!傲Α敝皥獭睘閯?。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放到發展的大趨勢、所處的大環境、演變的大邏輯中思考,在全球競合、市場供求、區域發展的結構之變中把握方向、因勢利導、順勢而為。+ a( U2 s  L' e+ R2 ^" K0 y5 M

8 w% [9 o. x# G1 P6 {(一)應全球格局之變,在發展與安全的平衡中發力。# B6 ?7 M8 ?4 i9 G2 r( ?
世界之變深化演進。當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各種風險仍在累積。多國對美元匯率大幅貶值,沖擊著市場穩定,近期日元兌美元匯率一度達到38年以來新低。地緣政治沖突結構化、整體化、長期化趨勢明顯,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持續延宕,深刻影響全球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全球“大選年”牽動世界“大變局”,極右翼勢力崛起,民粹主義、保護主義加劇逆全球化風險。  Y& t. K9 T# Y# y' k, o
1 o" V* D- c0 h( d
全球產業,全球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國際環境?!迸嘤沦|生產力需要統籌安全與發展,在國際競合體系中找到發展方向。' y, D6 B. N% h6 s" H
3 @6 s) [5 C  a; M* p
一要適應供應鏈的新調整。世界經濟論壇白皮書《全球重構:重新定義未來全球價值鏈》顯示,92%的跨國企業正在推進制造基地區域化,28%的企業力爭到2030年實現“本地生產、本地供應”。離岸制造、回岸制造、近岸制造、友岸制造廣泛發展。受此影響,2023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在美日歐市場所占的份額較2010年前后的峰值分別下降17.2、26.3和12.8個百分點。同期越南在美國市場、孟加拉國在歐盟市場份額逼近中國?!对焦搽娮訄蟆穲蟮?,2024年前5個月,越南服裝對美出口額達60億美元,超越中國成為美國最大服裝供應國。應對供應鏈調整,鞏固發展優勢,是我們的重要方向。$ b0 L4 d3 K& p+ N# w- [5 G: p

& T( ?4 f. x: I+ S二要應對經貿環境的新變化。2023年貿易限制措施大幅增加,技術貿易壁壘措施4079件,創歷史新高。經貿問題政治化趨勢仍在加劇。今年以來,美國再次使用301調查、加征關稅、限制出口等貿易工具施壓中國;歐洲密集出臺了30多項對華貿易投資限制措施。7月5日起歐盟對我國的純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炒作“產能過?!?,制造“關稅競賽”,一些國家以公平競爭的名義破壞公平競爭,加劇全球生產體系、創新體系的割裂。圍繞安全審查、數據保護、環境政策,新型供應鏈監管體系正在形成。地緣政治正成為常在變量,形成現實壓力。行業科技創新與產業安全面臨新環境。
' a8 d/ s$ o* W8 c6 e8 g* D: }
% t& H% x# |" j/ g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高質量“引進來”和高水平“走出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強度和韌性。要把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產業發展機遇,開拓新興市場,以更開放的姿態推動貿易、投資、產能等方面的國際合作。
- l7 x& \( Z. `# P# K; X
# S* n2 @! s' }: J(二)應市場格局之變,在供給與需求的升級中發力。6 @2 Y, C: H% V- d8 y
熱?!癈ity不City”生動表達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成就。1978~202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高達8.7%,城鎮化率從17.9%提高到66.2%。高速經濟增長與高度社會流動相伴發生,構筑起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形成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縱深。
3 D5 `$ [9 b4 C! j+ w+ \
: j% S" \: w& U. R6 k/ V& s發展新質生產力要適應消費升級大勢。共同富裕穩步推進,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新生活觀、文化觀正在轉化為新時尚觀、消費觀。消費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圈層化特征日益明顯?!?024年中國消費趨勢報告》顯示,64%的消費者更看重精神消費。名創優品IP產品在海外市場和國內市場的占比分別達到40%和30%?!八卸虅 憋L行,“禁止蕉綠”熱賣,“為悅己者容”嬗變為“悅己而容”。文化認同、體驗經濟、情緒價值變得日漸重要。瑜伽服、防曬衣、“三坑服飾”,服務生活細節、功能顏值并舉的產品成為新寵。健康消費、綠色消費、場景消費、亞文化消費帶來新的市場機遇。
/ {! [  Q4 [. x5 Y) y* a  M" Y6 r& e3 B. E+ a
發展新質生產力要適應多元市場結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區域差別、城鄉差別、收入差別依然較大,基礎型、發展型、改善型、享受型消費并存,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間的矛盾突出。2023年,我國農村居民衣著消費增加至921元,增幅29.2%,但與城市居民衣著消費1880元相比仍有顯著差距。受外部環境影響,市場存量經濟特征突出,產品同質化、產業內卷化加劇。今年618大促,拼多多、天貓、京東等平臺以低價策略爭奪消費者,全網銷售額5717億元,同比下降6.9%?!捌教妗壁厔莞用黠@,內容電商、直播電商賦能,新興品牌、細分品類涌現。如何推動“白牌”到品牌、網紅到“長紅”的發展是重要課題。+ t. t# I! U) o4 A1 ]4 V* \
$ @' N8 @0 i" o
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把握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特征與機遇,推動產品升級、技術升級、模式升級、服務升級,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供給與需求的平衡。開發高性價比、多功能、高性能、智能化、綠色化的新產品,以高品質供給創造多元化需求;圍繞業態創新、場景創新,完善渠道布局,實現下沉市場、全球市場充分觸達,規模經濟、范圍經濟高效統一。+ a% }4 o. I% X4 S( p

% J+ _  _8 h. o# z% ]; h(三)應區域格局之變,在錯位與補位的聯動中發力。" i% I; P2 k" l2 E; o7 s# _% F) _  P
改革開放以來,從沿海到內地、從東部到中西部區域梯次開放,紡織行業形成以五省一市為主體的生產力布局。南通、寧波、溫州等14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至今仍是產業的核心區;2023年,中國工業百強縣(市)、全國59個千億縣主要來自這些開放區域,絕大多數以紡織為主導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要立足基本盤,鞏固既有優勢,形成引領力。3 _0 B" a+ }& N7 b# n

+ T. L" p. T: }$ N- x, w地區差別大,產業不平衡,是行業的分布現狀,也是發展空間。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構建以區域發展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為框架的空間體系。沿江合作、跨省協同,東西互濟、城鄉融合,區域間產業發展協調性不斷提升。伴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政策規劃配套銜接,城市群、都市圈不斷擴容升級。如蘇南蘇北協同中張家港、沭陽等紡織產業集群崛起;杭紹甬一體化發展,構筑起世界紡織集群的新版圖。深中通道的開通,縫合珠江兩岸,形成“6+1”城市群,為大灣區帶來9萬億發展機遇。新質生產力要堅持全國一盤棋。  Y( s6 K$ O  y( Y- A3 S/ a7 }
6 ~2 @) s0 c* }2 T1 |
新時代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的序幕正在拉開,區域協調發展進入新階段,面臨新的變量。5 }, e1 t. |" g' N8 z  U

; m! y1 v) u8 X5 k: o4 D地緣政治。新的地緣政治格局構筑新的開放優勢。比如在東北亞關系的演進中,東三省成為向北發展的窗口。2023年,黑吉遼對俄進出口分別同比增長13.5%、71.5%、58.6%。作為亞歐經貿往來的樞紐和向西開放的“前沿”,新疆紡織服裝實現跨越式增長,今年1~5月出口67.7億美元,同比增長36.5%。要堅持以大開放促進大開發,把握機遇,打造全球產業鏈合作新節點。
8 X' E, o; K6 H, _: i) l2 d$ ?4 ^1 K  B0 _8 |$ l
生產要素。原料、土地、勞動力等傳統要素的比較優勢加速調整。新疆油氣資源當量連續3年居全國首位,寧夏2024年初總裝機量達到3600萬千瓦,能源優勢成為產業轉移的重要考量。煤化工的發展正在為新疆、內蒙、山西等區域帶來原料優勢。依托煤化工,寧夏寧東基地可年產10500噸對位芳綸纖維。數據、算力、綠電等新要素成為西部地區的新機遇。要因地制宜布局產業,將資源優勢、要素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 ]$ x1 h/ a/ n- L% |" U! C

# |6 \. B$ p- y$ j# J# e, A- i$ \! ~產業創新。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大量涌現。創新要素分布、新興業態發展帶來新的產業集聚。圍繞智能制造、生物制造等的先進制造集群,圍繞大健康、低空經濟的配套產業集群加快形成。圍繞無水少水的綠色印染的探索在新疆落地;依托算力優勢,數字時尚產業集群在西部地區展露前景。統籌資源稟賦、發展環境、現實需要,要把握先機、搶位發展,做強優勢、錯位發展。
8 {: G  b$ k' f0 |6 b3 n# l5 i3 C( Z; l$ V
三、在新的風口中把握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破局點% Y5 x7 @* W( `# J2 j: @
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是創新的事業。做好創新,需要把握時機,找準切口,做深做細,以點帶面。- x6 W: h! y0 R/ s# }

0 V* S0 T' B' X1 O; N9 V6 m3 [! s; O(一)企業出海
9 D3 T: e& @9 `' ^6 v依托強大的制造能力和高效的供應鏈優勢,“Made in China”的全球辨識度和認同感不斷提升。2023年,有6家涉紡企業躋身《財富》世界500強,4家紡織企業入選世界品牌實驗室《世界品牌500強》。從產品、產能走出去到品牌、資本走出去,企業出海蔚然成風。過去十年行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直接投資達60億美元,約占行業全球投資比重的50%。阿拉伯國家、東盟、中亞、非洲等新興市場成為產業藍海。中國紡織進入全球化發展的新階段。面對有效需求不足,市場內卷加劇,跨境電商成為行業企業把握出海機遇,尋求新增長曲線的重要路徑。SHEIN、Temu、速賣通和TikTok Shop等跨境電商平臺風靡海外。2019~2023年,我國服裝跨境電商出口額從1455億元增長至4870億元,在我國跨境電商出口金額占比達26.61%??缇畴娚痰陌l展環境更加成熟?!稊底稚虅杖晷袆佑媱潱?024-2026年)》提出“數商強基”“數商擴消”“數商興貿”“數商興產”“數商開放”五大行動;6月8日發布的《關于拓展跨境電商出口推進海外倉建設的意見》,明確支持“借展出?!?、“中歐班列+跨境電商”等方式,建設海外倉深化國際合作?!敖z路電商”伙伴國擴展至32個。我們要充分發揮供應鏈優勢,將國內的紅海,成為全球的藍海。推動更加多元化的市場布局,加強與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區域合作。推動本土化創新,合規化發展,以多元化、優質化供給嵌入國際市場體系。通過合資、并購整合全球資源,實現全球布局。
/ j. `+ J% M8 u7 @# C% s& f' i0 p' d6 |" _7 |+ T. e
(二)人工智能
3 p9 |% q% M3 ?9 Q; z人工智能正在重構產業架構和底層基座,重塑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據麥肯錫調查,超過一半的時尚行業高管表示在使用AIGC,AIGC在時尚行業設計和產品開發階段的應用占28%。AI賦能下制造向著自主感知、自主學習、自主決策、自主執行的智能化方向演進。生成式AI和數字人的發展全面重塑市場運營、電子商務導購、客戶服務、供應鏈管理等環節。發展智能經濟成為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換道超車的重要機遇。人工智能發展呈現出軍備競賽的態勢。OpenAI自7月9日起開始阻止非支持國家和地區的API流量。2023年美國共發布109個基礎模型,是中國的5倍多。整體看,我國在大模型質量和深度應用上與美國存在較大差距。5月中旬,字節跳動的豆包大模型,定價低至0.0008元/千Tokens,我國AI大模型“價格戰”白熱化,市場泡沫呈現端倪。把握人工智能機遇,需要回歸本質,加強垂直領域攻關,實現重點場景應用突破,構筑豐富應用生態。大模型在制造領域落地與深化應用的一個核心難題在于數據。將散落在各生產環節里、閉鎖在人員經驗中、運行在軟件平臺上的關鍵技術、流程、工藝數據,匯集、整理、封裝形成高質量數據集與語料庫,是在人工智能時代,行業實現換道超車的關鍵。把握人工智能風口,要適度前瞻布局,整合碎片化場景,沉淀高質量數據,做好“人工智能+”,將設計、制造、營銷、品牌建設,架構于“大數據+大算力+強算法”上。
; |, Z  [4 Z- E6 M9 z3 t
0 `) U4 r/ J) M3 ]" M(三)新中式審美8 ]6 \$ _4 ^7 ?/ J
集成盤扣、云肩、斜襟等傳統元素與刺繡、流蘇等傳統工藝,從宋錦馬甲、香云紗、馬面裙到改良旗袍,新中式服裝成為一種集體敘事、時尚浪潮。2023年市場規模達10億級。苗繡、藏毯、潮繡等產品持續風靡,有力詮釋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微短劇、動漫等當代文創產業構筑起以IP為核心的新文化價值生態,衍生創新產品和渠道場景。全國1455個中華老字號形成豐厚的品牌積淀和品牌資產。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當代先進文化的系統性挖掘和時代性轉化,正在形成中國時尚產業新的突圍和崛起路徑,美學價值、情感價值、品牌價值的重要來源。從文化內容到傳播模式,數字經濟正在形成中國文化崛起的歷史性節點。3D建模、AR虛擬試衣、虛擬人、元宇宙時裝周等數字時尚形態快速發展。2023年,抖音平臺上購買老字號產品的用戶數量同比增長38%;小紅書“聽勸式筆記”風靡世界。多巴胺、美拉德、熱力感、薄荷曼波等全球現象級熱潮,源于社交媒體的醞釀。時尚策源地正在從傳統的T臺秀場、時尚雜志逐漸向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遷移。行業要把握國牌國潮風口,挖掘優秀文化,以差異化、特色化的符號和產品表達中國時尚;掌握流量密碼,在數字經濟語境中打造大師大牌大事,構筑文化影響力,時尚話語權;要把握人工智能帶來的時尚范式之變,建立基于中國本土文化的時尚大模型。
) u' o  F- ^2 D" ?
& x5 k0 V1 o( V8 J( r(四)未來產業! e  ^% I& K7 A9 r6 [1 K4 f+ }
未來信息、未來能源、未來材料重塑著產業體系的架構和基座;智能制造、生物制造、納米制造、激光制造、綠色制造等未來制造方式改寫著生產的模式與形態;未來健康、未來空間等場景創新延展著產業的邊界與空間。與前沿技術、未來產業的融合發展,加速紡織行業品質升級與生態調整,開辟新的賽道、拓展新的增量,構筑著行業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和廣闊空間。比如,柔性電子纖維在智能電子皮膚、人機界面和醫療傳感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碳纖維是低空經濟的重要物質基礎,單機的復材用量基本高達80%~90%;以Apple Vision Pro為代表的空間計算以智能、沉浸式的形式提升制造效率和消費體驗,帶來時尚產業轉型機遇。行業要把握未來產業的風口,前瞻謀劃、長遠布局,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打造產學研用資創新聯合體,以國內大市場和豐富應用場景為牽引加速構建“新技術突破-新場景應用-新物種涌現-新賽道爆發”的未來產業生態。要探索建立概念驗證中心、新型研發中心、技術轉移中心等平臺,暢通科技成果孵化與轉化鏈條,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要發揮產業體系優勢,持續搭建與延伸技術階梯,實現資源、技術和能力優化配置、創新聚合,推動未來產業、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 @  Q% w* A8 d0 ~( T, H4 D
* o5 @0 w) G2 p6 W& [) J
(五)ESG實踐
* w7 S" Z% J. q# R1 |! [9 A$ M& \靠“幸福感”出圈的胖東來,因“情緒勞動”引發熱議的Manner咖啡事件,印證著講發展、講共情、有溫度、有態度的ESG實踐是發展風尚。浙江佳人、福建華峰的再生聚酯,推動紡織品循環利用;鷹游新立成“閃染”生產線實現節水率91.45%、節能率46.41%。紡紗智能化工廠萬錠用工可控制在10人以內。圍繞ESG實踐,高效能、高品質、高責任、低成本的產業形態加快形成。# S6 x/ b& X$ O- F2 i" d

7 G# |* w" Z* ]- E" M5 Y由于政策、技術、市場的不穩定,ESG實踐存在短期長期博弈,成本收益錯配,很多商業邏輯與技術路線尚待成熟與驗證。要實現ESG的價值自洽和可持續發展,需要通過市場方法推進,用創新工具撬動。
# i1 D/ {! u0 j# [! V0 N4 ~9 l9 b" B2 s' e- y7 }7 {' h& E
要關注環境資產?!短寂欧艡嘟灰坠芾頃盒袟l例》的出臺,蘇州吳江區“水域銀行”機制的建立,從國家到地方,碳排放權、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等正納入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成為重要資產形態。行業要樹立環境資產觀念,持續推進產品碳足跡等產品環境信息的管理與披露。提升環境資產增值能力和管理能力。
$ j' }' B5 V  I5 Y
* f, C0 U6 r+ j; l% ^' U& T/ S' W要關注技術市場。向善是技術創新的重要趨勢,市場是實現技術價值的有效途徑。以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為例,截至2024年2月,已促成綠色技術交易1195項,其中浙江諾億毛紡公司通過匹配適用綠色技術每年減少30%用能。行業要推動技術創新交易、知識產權交易、咨詢服務交易融合,實現技術與應用對接。
$ ]( L1 {0 M2 F
- w- }1 G$ h: k( c% p& ^要關注金融創新。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是建設金融強國的大文章。2023年,我國綠色貸款余額30.08萬億元,同比增長36.5%。其中,投向具有碳減排效益項目占67.3%。行業要立足真善美,強化ESG的信息披露和機制創新,講好行業故事,充分利用多元化的金融工具,推動價值實現和持續成長。
' x. j) n  }. a9 g( K0 s7 v1 G* A
0 q: G9 T1 C5 _9 x% D% }' ^7 W$ F, t四、下半年工作方向——把握改革機遇,發展新質生產力
5 k& Q! i6 k9 G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破除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改革“一子落”,發展“滿盤活”。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體制機制和治理體系深層次調整、實現頂層戰略規劃與基層實踐創新高水平結合,是必由之路。
: U1 j! g5 e1 c% k/ M( `* [) S5 s3 f
歷史和實踐告訴我們,推動改革開放,需要打開格局、凝聚共識,堅持黨的領導,站穩人民立場,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調動的積極因素,充分發揮各方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需要實事求是、問題導向,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從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現實出發、從地緣政治格局的深刻變革出發,以改革破難題、防風險、促發展;需要解放思想、務實創新,堅持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不斷突破舊的思維定式、條條框框,將KPI的思維轉變為OKR的思維,不糾結于指標,更關注目標,用實踐檢驗,用成效說話。  t, U" `% G1 ?" R8 \; b9 k
: C" n' C5 U- N& y& Z2 S! |% u
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對外開放的先行者,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軌、從國內市場到國際市場的延展、從規模發展到質量發展的躍遷,紡織行業始終立于時代潮頭,走在改革前列。即將召開的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以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總目標,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大幕正在拉開。
6 [$ ^- u/ ^/ ]& ]) R; U  `5 l. I$ f9 O1 I- D9 R
我們要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對行業定位與作用予以新的思考,堅持用改革精神推進各項事業,在立與破的有序轉換中彰顯勇氣魄力,在呼與應的互動中踐行使命旨歸,在謀與干的有機統一中探尋價值意義。把握機遇,守正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1 C# ^. o- Z8 Z6 [2 c' K3 I5 x6 i6 c5 J) }* R4 W3 w* r+ l3 ]
(一)以“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為牽引,開展產業研究
+ l8 \) }9 e% K  E4 J$ s# b9 A以研究引領實踐。圍繞新一輪改革開放中的新方向與新要求、圍繞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規律與新趨勢,配合國家有關部門開展“十五五”相關領域研究。以項目為載體,做好頂層規劃與具體實踐的研究、外部環境與產業實際的研究,既為行業發展提供方向指引,也為相關政策制定與出臺提供有力支撐。
+ N3 L- D3 V. A1 ~' _8 l) i3 `/ H% W+ H8 ]; j
以實踐豐富研究。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求真務實,扎根泥土,開展調研與統計工作,及時了解企業訴求痛點,真實掌握產業發展情況,為行業發展的方法方向提供堅實的實踐支撐和經驗參考。堅持“摸著石頭過河”,不墨守成規,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發現真問題,尋求真答案。
1 e. ~' x2 W: a: f. z: Y( S(二)以構建新型舉國體制為保障,推進產業創新
! v! B6 D3 U1 a0 Y- W; k# ?4 h5 ]9 o
- {/ N/ Q" C6 o/ I* z& \& b% [強化科技創新。加強產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圍繞新材料、裝備等領域,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探索以新型舉國體制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堅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強化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平臺建設,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打造“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 t& C' I5 l. m1 d) J! p3 C4 E% K+ C. f9 ]/ i; ]# s5 T$ _% ?
強化文化創新。文化生產力是紡織新質生產力的獨特內容。繼續推進紡織非遺、新中式發展,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保護傳承與應用轉化。繼續推進流行趨勢、生活方式研究。把握人工智能重塑時尚話語權機遇,加快構筑新的路徑優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時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3 ?, t7 O& D& z2 ]9 b
3 p7 ~6 Y, b) r3 j; c# R(三)以專精特新企業和未來產業為切口,構建產業體系
- h8 M& U9 w1 y7 c: h: D0 ^" h推動產業梯次發展。鞏固制造基礎,加快制造環節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找到行業與大健康、生物經濟等領域的結合點,發展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把握好時度效,推動傳統產業的高端化升級和前沿技術的產業化落地,構建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協同聯動的發展格局。  ?2 s) v0 U, `

# @6 m, e$ R4 H$ B推動主體梯度培育。以集約化、全球化為方向,支持大企業在兼并、收購、聯合中做強做優,加快成為生態主導型企業、世界一流企業;鼓勵中小微企業強化專業化優勢,打造更多專精特新企業。完善公共服務,引導優質要素資源向中小企業加速集聚,保障產業生態穩定。順應產業變革,培育平臺企業等新市場主體。
/ }2 m: s+ a0 c: |
  s$ }. ]6 v: A3 |# f8 t' a(四)以消費投資擴容、內外貿一體為方向,打造產業循環
) f; ^* z- K0 b1 V- Q8 T1 y$ z升級供需平衡。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以優質供給促進消費升級。培育紡織行業在國貨“潮品”、文娛旅游、體育運動等領域的新增長點。豐富消費場景,以VR、數字人等新技術提升消費新體驗。繼續把握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機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發揮展會平臺優勢,提升能級、擴大影響。6 F) _( e3 v3 @6 W

: |8 G) F  w  _! Z6 r深化內外融通。堅持以內循環牽引外循環、以外循環促進內循環,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改善進出口結構,發展跨境電商等新模式,促進內外貿一體化。推動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整合原料、技術、品牌等優質國際資源,加快行業轉型升級。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增進與跨國公司、國際組織的常態化聯系。
+ @- ^: X9 j& g" U4 x
4 t: @4 w/ R& `(五)以推動產業集群升級、產業鏈重構為內容,優化產業布局
( K) N) C) P# ^7 ^8 Y& x* @% f' N/ v提升集群能級。聚焦集群高端化轉型,加快技術創新和轉化應用,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圍繞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數字集群、綠色集群等新興集群,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
! @: v: O6 [7 W" T( K" W! Q- n
; y/ f' ?: F9 B7 M8 n' H& R強化區域聯動。積極融入主體功能區戰略,把握新時期中部崛起、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等機遇,促進產業資源在區域間有序流動、高效配置,推動產業錯位發展、協同發展。
+ ^$ I6 M. z: Y; E# v, m. ]  {% T+ J0 W
推動全球布局。聚焦發展與安全,平衡好本土發展和國際轉移的關系。在增強優質產業鏈根植性、完整性的同時,積極推動國際產能合作、開拓新興市場,深度參與全球產業鏈重構。
) V  z. `' B: K# R
! `1 S% z5 {- i4 U" T(六)以生態價值和民生價值為核心,夯實產業責任- Q7 q9 s1 r; g* N0 g
創造生態價值。圍繞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需要,發展循環經濟,優化用能結構,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進一步發展綠色設計、綠色材料、綠色制造,打造綠色工廠。完善紡織品生命周期綠色評價服務平臺,豐富社會責任和ESG治理方法和工具。- G2 @! W# `$ w1 I; t

& i4 J  Z, w/ W7 O4 b, \創造民生價值。發揮紡織連接一二三產、銜接城鄉的優勢,在縮小城鄉差別、工農差別、區域差別中發揮更大作用。堅持就業優先,以行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就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著力解決收入分配、技能培訓、安全衛生等核心關切。% n: `: k2 T4 |1 x
# [2 n# L0 k1 B; H8 s
“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在偉大的變革中,把握時代的韻腳,轉動命運的齒輪,惟勇敢者進,惟堅毅者強,惟篤實者成,惟創新者勝。讓我們躬身入局,挺膺擔當,以胸中丘壑,手中錦繡,創美好未來。% u2 q# ?5 |$ h! |$ y+ p. b- B

. ]' `( i; }; E
" T# y0 M/ c4 t6 N- P9 M! o




歡迎光臨 促織網 (http://www.35722a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国产成版人视频直播app|欧美日韩在线亚洲一区蜜芽|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字幕|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