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商務部:關于繭絲綢行業“十四五”發展的指導意見 [打印本頁] 作者: 拉拉扯扯 時間: 2021-9-23 14:44 標題: 商務部:關于繭絲綢行業“十四五”發展的指導意見 繭絲綢業是我國傳統民族產業、重要民生產業和國際競爭優勢產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現就“十四五”時期繭絲綢行業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 ] s# |* K6 u' _4 R U; L% V u" k 一、總體要求 9 K9 F7 \, ~! n7 m " m! D) ^2 Y3 y, m) o! L (一)指導思想 3 x0 F% ^) \4 Y9 W 9 {5 z7 B! B, d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科技創新驅動,打造國際競爭新優勢,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繭絲綢一二三產業鏈協同創新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堅定文化自信,開創新時代我國繭絲綢行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為實現“絲綢強國”戰略目標奠定基礎。8 E3 x6 ]5 k7 \; b6 i. F" S
& L# R+ |3 B: a3 Z' h& w
(二)發展目標 ! b6 u7 L( B2 b f3 P9 ]7 V. \+ J( G6 n5 s8 Q. ?
行業發展取得新成效。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和利潤年均增長率保持在合理區間,桑蠶繭年均產量穩定在70萬噸左右,優質蠶繭產量占比達到40%以上;主要絲綢產品產量及出口金額較“十三五”末增長20%以上。( p2 w& h# G \" [9 C: [
- A) m9 Q5 @* N* ~ 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中西部地區桑(柞)蠶生產基地規?;s化水平不斷提升,重點打造30個全國優質繭絲綢生產基地。東部地區精深加工制造能力有效提升,重點打造5-10個絲綢服裝家紡產業集群,培育一批專業交易市場。 4 k0 e1 F0 R, H& I& \# X) y5 i& P6 Q ~3 V5 ]" d
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建設3-5個國家級繭絲綢科創服務平臺,培育若干個企業技術中心。自動化養蠶新設備全面普及,機器選繭、智能繅絲等重大關鍵技術研發得到新突破,推動蠶絲蛋白在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領域產業化開發初見成效。9 r u+ Y* I' |" }. E
" S, d. e4 ?+ Q0 N4 Q 品牌建設創造新優勢。培育國內知名絲綢品牌50個,重點打造5個以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絲綢服裝家紡品牌,推動3-5家絲綢企業在主板上市,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 T# P/ U+ q" b3 N$ n3 O! A3 m9 ^" \( f* S
文化傳承邁上新臺階。桑蠶絲綢歷史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傳統民間技藝傳承創新,特色文化產品全面開發,培育打造一批絲綢特色小鎮、文旅結合產業園、商業街區和文化場館,多元業態融合發展模式更加成熟。+ B, p' Z C& ^ {3 S
1 o: F. Y3 {/ Q$ s# X) o4 k 綠色發展達到新標準。綠色低碳產業鏈及供應鏈基本建立,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的能耗水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節能減排指標,達到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要求。 8 J. P7 O6 }* x8 Y% ] ( G" p+ t" H: U2 G3 b 二、重點任務* d$ A. {6 _+ e, ^$ |
% r p+ k/ \: Y7 C# H- T7 x# V (一)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增強核心競爭力。 : }* [; u0 e9 ^1 v# X# N. V " S4 j! f5 K5 O3 S' n% H! _ 1.完善行業科技創新體系。整合行業科技資源,加快組建國家繭絲綢科技創新專家庫,匯聚產學研各方面的科研力量。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行業研究院、協同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鼓勵產業集群和特色基地探索眾創空間、創客平臺,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類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加強多學科融合研究,協同解決跨行業跨領域關鍵技術問題。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推動科研平臺、科技報告、科研數據進一步向企業開放共享。9 d% V" z+ U& E
% J; e: g$ }* W' b" Y
2.提升產業智能制造水平。充分發揮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的作用,集中財政資金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重大科技項目。提升桑、柞蠶繭絲綢加工自動化水平,加快推動自動化養蠶、機器選繭、智能化繅絲機、功能性后整理等關鍵技術裝備的攻關,積極探索“機器換人”。加強高效短流程制絲、數字化高速織造、在線監測、低浴比生態染色、機可洗整理、高性能纖維材料等工藝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提高絲綢產品質量和科技附加值。 / I6 [: P+ {+ s. B: K , n+ U/ `% \0 m8 a8 B7 O6 b 3.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充分調動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實施行業技改專項行動,鼓勵企業改造升級落后技術設備,建設一批智能化車間、智慧型工廠。開展創新型企業試點工作,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持續創新能力強的示范企業,促進企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推動中小企業提升專業化優勢,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 ]& M$ ^' n4 m/ ` " ^+ ^( q) U$ ~ (二)加快產業結構優化,推動高質量發展。 ( Q' i: r) W( G 6 x0 g0 E3 a h. n3 m. x 4.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繼續推動中西部地區規?;s化基地建設,鼓勵發展訂單農業、工廠化養蠶、人工飼料養蠶等模式。加大省力化蠶桑機械、智能化養蠶等新技術裝備的示范應用,建設一批優質蠶繭示范基地,鞏固提升蠶繭產量和質量。因地制宜統籌推進“東綢西移”工程,支持廣西、四川、云南等中西部主產區配套發展織綢、煉染、家紡等產業鏈,提升精深加工集聚能力。加快提升東北地區柞蠶繭絲綢加工標準化、自動化水平。充分發揮東部地區產業配套優勢、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重點培育一批絲綢服裝家紡大型企業集團。鼓勵優勢企業打造國際化的產品研發設計中心和品牌時尚發布中心,加快融入全球紡織高端供應鏈,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 E# o4 R% O% _4 q, W6 F
5 X. R! g* n( s' J5 N: T9 Q 5.推動絲綢產品高端化。實施質量提升行動,推動繭絲綢產品“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堅持市場需求導向,加快復合型、差別化、功能性等高檔真絲綢產品,以及絲棉、絲毛、絲麻等混紡交織產品的開發。強化產品形態功能及消費體驗等方面的創意設計,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滿足不同消費群體需要。積極探索生物制藥、醫療美容、電子化工及航天軍工類產品的產業化開發,發展壯大高新技術產業,進一步拓寬蠶絲產品應用領域。 ! ^5 K/ N3 _ Y, ~- S7 Z# O- j; ^) s7 @+ y, ^6 X1 l
6.積極融入國內大循環。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深挖國內市場潛力,推動傳統生產模式和產業組織方式創新,打通產業鏈“堵點”,加快形成國內強大市場。適應個性化、差異化、品質化消費需求,擴大優質消費品、中高端產品供給,引導適銷對路絲綢產品出口轉內銷。大力培育新型消費,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鼓勵企業建立智慧供應鏈,拓展無接觸式消費體驗,壯大絲綢新零售新業態。% m9 k3 I5 V!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