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近代安徽紡織工業發展史 [打印本頁] 作者: 滄海 時間: 2020-6-20 13:57 標題: 近代安徽紡織工業發展史 安徽地處江淮流域,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氣候適宜,棉、毛、麻、絲 等 紡 織 原料資源較豐富。; M1 z% p5 i+ `3 c$ y. m& A' h C
( S5 \4 M9 V, l
安徽手工紡織業具有四千多年歷史。隋唐時,毫州的絹紗、宣州的火麻名列全國第一,精細的麻織物成為向朝廷的貢賦。宋末元初,棉花開始在江淮流域種植。明永樂年間,曾在歙縣特設織染局,促進了皖南棉紡織業的發展。清嘉慶、道光年間,蕪湖漿染作坊“十八家,作工恒達百余人?!?br />
$ Z( z+ B+ o1 t! P7 K' J. ~. z' S. K% v0 b. T! }. V
鴉片戰爭后 ,1876年蕪湖辟為商埠,置領事,設海關,辟租界,日、美、英3國開設洋行、公司數十家;安慶、大通成為外國輪船的停泊點和寄航港。洋紗、洋布大量涌入。通過蕪湖海關進口的棉布,1877年為5200匹,以后逐年增加,到1899年達51. 46萬余匹,增長近100倍。1899年進口棉紗6. 8萬多擔。(促織網)手工紡紗、漿染業受到嚴重打擊。光緒初年,蕪湖染業僅剩數家。廣大農村、集鎮原有的手工棉紡織業,也多數停止手搖紡紗,轉購洋紗織布,但仍“借木架之力,用手工制成”。 v+ o! y1 N* K- V. W- ^5 _/ u
& [8 O t( l0 h! ^" a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