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織網

標題: 天子公卿冕服形制:冕冠、衣裳、舄屨 [打印本頁]

作者: 華梅    時間: 2018-4-12 22:56
標題: 天子公卿冕服形制:冕冠、衣裳、舄屨
冕服是服裝制度中的重要內容,從孔子“服周之冕”來看,周代冕服十分規范。從最典型的形制分其服飾種類,即包括冕冠、上衣下裳、腰間束帶,前系蔽膝、足登舄屨等。
+ N: ~! |1 c* C: g! a一、冕冠
* R! ~% z# L( S4 N0 Z頭戴冕冠,是帝王冕服的最大特征,其具體形制,主要是冠頂一塊平放的木板。據漢代叔孫通所撰《漢禮器制度》所講:“周之冕,以木為體,廣八寸,長尺六寸,上以玄,下以纁,前后有旒?!边@塊長方形木板被稱為
板,上面黑色,下面絳紅色。前端略圓,后部方正,以隱喻天圓地方。戴起來時,前方略比后面低一寸,以提醒君主俯就之意。% @3 E7 a* p. W& v! `) Q
板的前后兩端,則垂以數條五彩絲線編成的“藻”,藻上穿以數顆玉珠,名為旒。一般為前后各十二旒,但根據禮儀輕重,官職大小,也有九旒、七旒、五旒、三旒之分。每旒多為穿玉珠九顆或十二顆。其中十二旒為最貴,每旒十二顆玉珠,專用于帝王。
$ s! w' O4 v& O6 d" O% w! y
板之下的冠兩側各有一個小孔,冠戴到發髻上以后,要以笄從一側小孔穿進,穿過發髻,再從另一側小孔伸出,以固定冠體,免其歪斜墜落。在玉笄的頂端,結有冠纓,名“纮”,使用時繞過頜以下,再上提固定在笄的另一端。
1 k" y0 I' p5 q5 t8 Z, q# Y
冠的兩側,再垂下兩條絲繩,名“ ”,天子諸侯用五色,人臣則用三色。在的末端,即耳部附近,各系一顆玉珠,名“瑱”、又名“黈纊”,也有叫“充耳”的,天子用玉,諸侯用石。這種玉珠懸掛于耳邊,意在提醒戴冠者不要聽信讒言。板前端低俯的樣式也具有規勸君王要仁德的重要意義。
" M' r$ `; Q' t. V0 S; t6 p現有據傳為唐代閻立本畫作《古帝王圖卷》,很好地表現了冕冠的形狀,現存摹本。該卷描畫了十三位帝王:前漢昭帝劉弗陵、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吳主孫權、蜀主劉備、晉武帝司馬炎、南陳文帝陳蒨、南陳廢帝陳伯宗、南陳宣帝陳頊、南陳后主陳叔寶、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此畫卷現藏于美國波士頓美術館(需要高清畫卷,8.6M,請聯系管理員)。" M- w; W1 m) i+ w( M5 w) o
(, 下載次數: 272)
晉武帝司馬炎
現在的文物是明魯王九旒冕,1969年出土于山東省鄒城市明代魯荒王朱檀的墓葬之中,是魯王的禮帽。明魯王九旒冕高18厘米,長49.4厘米,寬30厘米,由藤篾編制而成。冕的表面敷有羅絹,并漆以黑漆,周圍鑲有金邊。  f( B, r7 p& t
冕的頂部有長方形“綖板”,綖板左右兩側原本垂有絲繩直到耳旁,并至耳處系著一塊美玉,好像塞住了耳朵,即所謂“充耳”,寓意著帝王不聽讒言。明魯王九旒冕的前后兩端各垂有九道旒,這也是九旒冕得名的原因。每道旒上綴有九顆五彩玉珠,整冕共用玉珠162顆。
(, 下載次數: 274)
明魯王九旒
旒和珠的數量是決定冕等級高低的主要因素,根據古代禮制規定,天子十二旒、十二珠,諸侯王九旒、九珠,其他依次遞減。% y) b+ c% H4 {$ t- E5 Y- W3 J
冕在使用的時候和黑色上衣、紅色下裳共同構成一套完整的冕服,一般在祭祀、朝會等重大場合穿戴。冕服的使用有一套十分嚴密的等級制度,先秦時期的典籍《周禮》對這一制度作了詳細記載,此后歷代均沿襲《周禮》制定了大略相同的冕服制度,直到清代建立后我國古代的冕服制度才宣告終結。
(, 下載次數: 305)
* v. D, \+ q6 j! S9 G' m

作者: 華梅    時間: 2018-4-12 23:15
二、衣裳
$ E. _( k( ?0 l& ]* H7 P冕服多用玄衣而纟薰裳。玄衣,指黑顏色的上衣;纟薰裳,指絳紅色的下裙。上衣下裳取之于乾坤。玄衣纟薰裳意義在于:上以象征未明之天,下以表示黃昏之地。上衣紋飾一般用繪,下裳紋飾一般用繡。繡繪的手法也因紋飾內容不同而有所區別。
$ G4 c* p# Z! J! g, ]2 G《虞書·益稷》中記“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即繪)、宗彝、藻、火、粉米、黼、黻、9 n( X) z1 S9 d6 e! l! h
繡并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逼浜x是:繡日、月、星辰,取其照臨之意;繡山形,取其穩重之勢;繡龍形,取其應變之能;繡華蟲(雉鳥),取其文麗之容;繡繪宗彝,取其忠孝之道;繡藻,取其潔凈之本;繡火,取其光明之源;繡粉米(白米)、取其滋養之恩;繡黼(斧形),取其決斷之氣;繡黻(亞形或兩獸相背形),取其明辨之思。以上紋飾被稱為十二章,除帝王在隆重場合穿著以外,其他可以根據級別、場合而相應遞減。5 t' n) m3 t5 g: Z1 g/ y$ F
穿著冕服時腰間束帶,帶下佩一塊長方形皮子,被稱為“芾”或“蔽膝”。蔽膝初為遮護生殖部位,后來演變為禮服的組成部分,只為保持貴者的尊嚴了。
) E  M# D0 m6 t5 Q- G0 H' M
(, 下載次數: 300)
十二章紋飾: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作者: 華梅    時間: 2018-4-12 23:17
三、舄屨. j" ]6 @1 j/ }# D! h4 L# N" w- z
《周禮·天官·屨人》云“掌王及后之服屨為赤舄、黑舄、赤繾、黃繾、青句、素屨、葛屨”。著冕服,足登赤舄,諸侯與王同用赤舄。三等之中,赤舄為上,下為白、黑。王后著舄,以玄、青、赤為三等順序。舄用絲綢作面,木為底?!豆沤褡ⅰ分v:“舄,以木置履下,干臘不畏泥濕也?!彼茷閺偷?。屨為單底,夏用葛麻,冬用獸皮,適于平時穿用,也可配上特定鞠衣供王后嬪妃在祭先蠶儀式上專用,屨色往往與裳色相同。( q6 H5 S1 m! P3 @5 X* K





歡迎光臨 促織網 (http://www.35722a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国产成版人视频直播app|欧美日韩在线亚洲一区蜜芽|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字幕|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