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織網

標題: 潮繡 [打印本頁]

作者: 山茶1076    時間: 2017-7-11 22:17
標題: 潮繡
潮繡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與蘇繡、湘繡、蜀繡同被譽為中國四大名繡?;浝C歷史悠久,唐代已有精美繡品問世,主要分廣繡和潮繡兩大藝術流派。潮繡,因圖案嚴謹,色彩瑰麗,運用金線、銀線、絨線結合繡制,墊凸而富有強烈的裝飾性,因而在全國各繡中獨樹一幟。
) j% w/ D% m- A& \    潮繡歷史悠久,源于何時,說法不一,較為流行的說法是始于唐代。在唐代至五代十國期間,由于廣州屬于邊疆地區未受到戰亂的影響,刺繡與農業、手工業一樣得到長足的發展,宋代至明代粵繡的技藝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在清朝乾隆年間,廣州已設立繡行,廣州和潮州等地也廣設繡莊、繡坊,粵繡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乾隆年間,潮州西門外天地壇、布梳街以及開元寺附近,已有繡莊20多家,繡品輸向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一帶,占領南洋市場,特別是帶有民間濃厚地方特色的廳堂,佛廟擺設的繡品更是供不應求??梢姵崩C在清代已經大規模出口,對國外市場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19世紀英國藝術家波西爾所著《中國美術》中寫道:“中國人長于刺繡花鳥,而廣東人于此技術尤為專長……”潮繡多輸入歐洲,可見當時中國潮繡歐洲也影響頗大。  [8 a. }1 J, @& G7 |/ Q
清末潮繡作品《蘇武牧羊》在南京舉辦的全國工藝賽會上獲過大獎。當時,潮州城里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祝賀,繡工被譽為“繡花狀元”。潮州繡品曾參加在南京舉行的南洋第一次勸業會,展出并獲獎的計有:大幅刺繡掛屏《蘇武牧羊》、《丹鳳朝陽》、《郭子儀拜壽》、《獅子頭》等。這些參展的潮繡品,全由24名男繡工通力合作刺繡,這24名繡工被譽為“刺繡狀元”。9 l; N4 U$ A/ w9 Q: u
4 c- b1 C7 j" d2 Q. q3 r0 H4 V7 z1 r. }

作者: 山茶1076    時間: 2017-7-11 22:18

" L9 N8 y3 E2 z+ k2 H6 }潮繡題材內容和圖案紋樣獨具特色。它受潮州木雕、潮州戲曲、浮洋泥塑、民間壁畫、金漆畫、潮彩等民間工藝所影響,互相滲透,融會貫通。潮繡的設計稿,線描是常用的一種技法,用線去表現形象,刻畫出各種不同物象的質感。既要求形似,更要求神似。它以高度概括的凝練線條,生動地勾畫出各種物體。人物強調情勢,花鳥則強調動態。它在未經著色繡制之前,已具備一定的藝術感染力。清代彩眉白描圖稿,便是很好的見證。在白描稿的大輪廓中,加以鋪墊(墊棉、墊釘)再以刺繡技藝表現物象。不少繡工還是能畫善繡者,故他們不僅僅只是繡匠,而是刺繡藝術家。這也就賦予潮繡強烈的民間藝術特征,形成了豐滿浮突,有起伏而多變化,有條理而不紊亂,色彩富麗,組織細密,豐富多彩的總體風格,給人以高貴典雅、富麗吉祥、金碧輝煌的藝術效果,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 q# s0 e3 [% v+ Z    潮繡的題材極為廣泛,除人物、龍鳳、花鳥、動物、器皿、博古之外,經常配以海產魚蝦以及南國花果的佛手、菠蘿、林檎等瓜果一類題材,甚有特色。高明的繡工們,在自然美的基礎上,經過一番整理加工、提煉取舍,變為裝飾性紋樣。在潮繡的設計稿中,線描是常用的一種技法,用線去表現形象,刻畫出各種不同物象的質感,既要求形似,更要求神似。它以高度概括的凝煉線條,生動地勾畫出各種物體,人物則強調情勢,花鳥則強調動態。% K0 D$ N6 e1 I9 r/ B% l* H+ b4 i
強調裝飾性,是潮繡圖案構成的基本要求,這是由潮繡的實用性決定的。作為廳堂內的潮繡飾品,必須同整個建筑物的木雕刻、金漆畫相協調;作為戲劇服裝的潮繡又必要同整個戲臺場面相和諧。因此,飽滿、均齊、瑰麗、生動,就是設計者所追求的藝術效果。
作者: 山茶1076    時間: 2017-7-11 22:19

! S( L. S9 ^0 G 潮繡在紋樣、色彩、構圖等方面的設計,既要求有變化,又要求統一。如此次在名·潮國際藝術館“龍騰——中國傳統潮繡珍品展”展出的《鸞鳳梅》,繡品上梅的枝梢距離高低疏密,多樣而有變化;大梅丫的穿插則集中而統一。而《麟呈玉書吉兆伊始》、《仿古五龍》等作品則出色地創造了許多補空紋樣、團龍圖案的云紋之類,既起了活躍生動效果,又填補了構圖之空隙,使其飽滿、絢麗、勻稱,讓人嘆為觀止。
* E# K7 r# _  S    潮繡釘金繡的技藝靈活多變,隨表現物象的需要千變萬化,豐富多彩,歸納起來有“鋪”、“墊”、“釘”、“貼”、“綴”等五法。而它使用的原、輔材料與運用千變萬化的工種技藝比其它繡種繁多,是另一個特色。潮繡常用的材料有金線、銀線(僅金銀線便有進口金銀線、正金銀線、沖金銀線三種)、花線、各色絨線、紗線(用于點綴)、棉絮、紙釘、綢、緞等,使產品收到金碧輝煌,鮮艷奪目的效果。每一針法均具獨特制作效果,巧妙運用,繡物惟妙惟肖。
& r0 K8 [! i% I+ c) ~& ]+ \    潮繡經常運用的基本工藝針法有:像形針、錦紋針、花型針、竹編針、松子針……等;還有輔助性針法,如旋針、勒針……等共達百余種。在工藝處理上,強調表現象形、質感、勒線。針法變化多樣,針腳勻稱整齊,針針見針腳。形狀層次分明,紋理清晰,使物象活靈活現。尤其是釘金墊浮繡的二針龍鱗和魚鱗技法,即用金線作漩渦狀釘繞成小于圖釘蓋園片,片片相疊蓋,鱗之下端可翻動,真如魚鱗,模樣生動。這種立體針法是刺繡工藝中難度較高的技藝,在我國刺繡同行中,獨樹一幟。
( j  T( b' R3 ~7 _    潮繡繡藝程序,以龍頭為例,分為四個步驟;一是川白描勾畫出龍頭的輪廓和結構;二是墊棉、墊各種形制的紙釘,突出了骨骼鬃須;三是在墊料的上面鋪繡金線,目、眉、舌則繡上絨線;四是用包上各色絲絨的紙釘勾勒出線條結構。其中獨特之處在于墊高繡,即在繡地上鋪貼一些棉絮,多少按紋樣要求,最高有1寸多,然后繡上金絲絨線,使繡物有如浮雕,富立體感,這種繡法在四大名繡中絕無僅有。# P0 R7 L& ?# n, |6 y' d
    潮繡由于繡制材料的差異,可以區分出5個繡種。這同其他名繡比較,可說是它的另一超凡的藝術特色:
8 W- i1 ]' c; e( W3 v    1.釘金繡以其金碧輝煌、粗獷雄渾的凸浮雕效果為特征,也叫釘金銀繡。以使用金銀線為主(包括正金線和充金銀線),色絨線為輔。繡制之始,用棉花或紙釘墊地,再施以“鋪”、“墊”、“釘”、“貼”、“綴”等60多種不同針法技藝繡制而成。
, K! C* F4 H) e9 C    2.金絨混合繡,以金銀線、絨線結合繡制,并在主要部分加以墊浮,尤其應用對比色強烈的色絨線刺繡,配以金線勾勒,達到色彩瑰麗而不俗氣,繡制浮凸而產生渾厚質感。原潮州刺繡研究所丘思澤設計,翁舜嬌、章雪桐等繡制的《吹簫引鳳》掛屏,屬于金絨混合繡的繡種。上述兩種繡藝,為潮繡所獨有,在中國刺繡藝苑中,顯示出獨特的藝術風格。7 X3 P) a! G5 N  B3 l& `
    3.絨繡,純用各色絲絨線刺繡,在主要部份,也略加棉花或粗棉線薄墊,繡品細膩精美。6 s, |/ X. A7 O3 z6 y' x3 W7 c
    4.線繡,用各色真絲或人造絲線用平面繡制,繡品晶瑩瑰麗,有單面繡和雙面繡兩種。傳統產品主要有披巾、枕套、帳眉等日常繡品,是民間織繡品,具有民族民間色彩。這類線繡與釘金、銀繡、金絨混合繡完全不同:一是線繡是平面的,釘金繡則是半立體、浮凸的;二是線繡容易操作,是刺繡工藝的入門工種,所繡圖案,更具裝飾性和民間味道。廣繡利用此一繡種,生產披巾,銷往歐洲,年產值超過億元。  N" T( m4 ~' f! q8 |; @
    5.洋金銀線繡,顧名思義,使用進口的金銀線繡制,同國產金銀線相比,有著不同的品種和藝術效果,故稱“洋金銀線繡”。線細而秀,以平金盤地,釘綴各色絲絨線,繡藝分輕工、重工、滿地花、散花之分。其釘金技法細致,色彩雅麗,繡藝精美。產品主要為短花衣,褂裙和仿古官服等。人們習慣稱呼的“洋金銀褂裙”即是運用進口金銀線繡制的。$ a8 o3 {/ j" r( n
    潮繡傳統人物繡“黑面闊嘴”技藝是中國刺繡中獨一無二的繡藝,也是潮繡技法中難度高的工種。難就難在畫稿僅僅是畫上輪廓線,刺繡者得憑借自身的藝術素養、造型能力和嫻熟的刺繡技藝,在線內“鋪棉、墊蓋”,并在將臉部下半截折開刺繡,兩邊將腮、嘴拼合成闊嘴狀。這項手藝,在清代多由男繡工所為。清末以來,潮繡的男工多數是“能畫善繡”的藝人,他們對于刺繡臉部的眉、目、嘴、鼻以針當筆,有如畫上去一樣,熟能生巧。清末“刺繡狀元”蔡戍子先生既是畫師,又擅長繡藝,而且是潮州二弦的著名演奏家。再如解放初期的著名刺繡藝術家杜進茂,也是能畫善繡的闊嘴人物繡的佼佼者。這類繡品工值極高。民國初期,名繡工每人每天工值1-2個“龍銀”(即大洋)。潮州人具有“勤勞刻苦,精明靈巧”之本性,在高報酬的激勵下,繡男大膽創新,標新立異,創造出前人所無的技藝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 `' I2 u' m0 F* }& K
作者: 山茶1076    時間: 2017-7-11 22:29
1 U- `5 W9 D( N5 x1 \9 o
2006年5月20日,潮繡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g4 }  a  Z  I/ {8 ~其傳承人有林智成、康惠芳等。
4 h! b/ L, s- v8 U




歡迎光臨 促織網 (http://www.35722a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国产成版人视频直播app|欧美日韩在线亚洲一区蜜芽|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字幕|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