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項目名稱 | 作者 | 學校 | 獲獎等級 |
l | "基于校企共同體的工作室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 章甌雁,梅笑雪,竺近珠,鄭小飛,鄭露苒 |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 | 一等獎 |
2 | 高職服裝專業繼續教育"魔方式"的項目化課程教學與管理 | 李臻穎,朱紅,張霞,丁學華,顏麗婷 |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 一等獎 |
3 | 依托科技創新團隊,構建科教結合平臺,培養創新創業人才 | 陳志華,蔡永東,仲岑然,楊曉紅,尹桂波,馬順彬,張煒棟 |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一等獎 |
4 | 以技能大賽為引領,構建服裝設計專業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體系 | 彭立云,邢穎,魏振乾,王軍,馬昀 |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一等獎 |
5 | 契合職業技能鏈的高職紡織服裝貿易育人系統的構建與探索 | 包忠明,莊立新,邵東鋒,錢華生,左武榮,郭雪峰 |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 一等獎 |
6 | 高職紡織類專業產學研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劉建平,減健,郭雪峰,張春花,夏冬 |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 一等獎 |
7 | 泛在信息環境下《面料認識與鑒別》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 季榮,董珍時,靳新,張燕飛,楊斌 |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 院,北京智啟藍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寧波秉泰服飾有限公司 | 一等獎 |
8 | 大學生電子商務模式下的 l+N創業實驗研究 | 李世宗,張韜,潘文星,胡紅輝,張丹 | 武漢紡織大學高職學院 | 一等獎 |
9 | 校企協同、中外聯動的紡織品設計專業建設與改革——以創新實驗班為例 | 王成,徐叢璐,羅炳金,陳敏,馬旭紅 |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 一等獎 |
10 | 基于慕課理念構建的《紡織品電子商務》網絡課程平臺及其應用實踐 | 李桂付,施建華,曹林峰,趙磊,周彬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一等獎 |
11 | 《織物結構與設計》課程信息化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 于勤,倪春鋒,顏曉青,陳在鐵,范堯明,費燕娜 | 沙洲職業工學院 | 一等獎 |
12 | 家紡設計專業學生創新創業線上線下雙平臺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 馬昀,王希穎,錢雪梅,張曉冬,任健,趙喜恒,陳炎 |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一等獎 |
13 | 基于仿真實訓的傳統細紗機智能化改造及其應用實踐 | 張圣忠,趙磊,姚桂香,趙菊梅,王曙東,陳貴翠,戴俊,嚴以登,蒯大文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悅達紡織集團有限公司 | 一等獎 |
14 | 基于校企共同體廠中校平臺的現代學徒制培養探索與實踐 | 鄭小飛,徐劍,章甌雁,王培松,鄭路 |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達利(中國)有限公司 | 一等獎 |
15 | 基于紡織類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教學"四化"和育人"四+"創新與實踐 | 賈格維, 潘紅瑋,趙雙軍,姚海偉,李揚 |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一等獎 |
16 | 校企七合作、產教八融合,建設雙優紡織專業團隊 | 瞿才新,秦曉,王建明,劉華,趙菊梅,張圣忠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一等獎 |
17 | 基于產教融通的"學校-基地-企業"漸進式服裝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 王家馨,楊念,吳基作,陳孟超,湯瑞昌,李金龍,周主國,郭智敏,蘇燕璇,王田 |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 一等獎 |
18 | "賽、課、證融通,學做案導學導做"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劉華,王曙東,王慧玲,瞿才新,趙菊梅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二等獎 |
19 | 國際化、本土化創新型時裝制板人才培養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 龔勤理,卓開霞,胡貞華,侯鳳仙,竺梅芳 |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 二等獎 |
20 | 高職院?,F代紡織技術專業分層分類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張林龍,吳益峰,王春模,趙紅軍,王曙東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二等獎 |
21 | 喚醒記憶-非遺融入藝術設計課程的探索與實踐 | 薛曉霞,許曉婷,徐靜,徐風,項建華 |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 二等獎 |
22 | 信息化技術在《機織物設計》課程中的應用與教改實踐 | 郁蘭,陸曉波,王慧玲,周彬,劉艷,秦曉,馬倩,王可,王洛濤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二等獎 |
23 | 大連市服裝教育信息化平臺建設與應用 | 韓雪,馬麗群,李敏,何歆,喬燕 | 遼寧輕工職業學院 | 二等獎 |
24 | 實踐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機制與應用模式探索 | 毛志偉,王成,王丁國,項明,葉宏武 |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 二等獎 |
25 | 基于校企雙主體辦學體制下現代紡織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 王前文,劉華,張圣忠,秦曉,徐帥,周彬,趙磊,陳貴翠,戴俊,王成軍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悅達紡織集團有限公 司,江蘇悅達家紡有限公司 | 二等獎 |
26 | 基于職業特質的"技能菜單式"分類分層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張華榮,趙磊,陳貴翠,常鶴嶺,劉華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二等獎 |
27 | 基于創新創業視角下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 | 曾潔瓊,劉書蘭,王珍義,徐雪霞,蔡艷芳,楊孫蕾 | 武漢紡織大學會計學院 | 二等獎 |
28 | 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可持續設計"思維訓練的教學實踐與研究 | 王淑華,莊立新,季鳳芹,李蔚,張晶暄 |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 二等獎 |
29 | 高職院校"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探索 | 董傳民,栗少萍,李愛香,胡興珠,朱坤,葛永勃,楊慧慧 |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 | 二等獎 |
30 | "四輪驅動六對接"紡織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 張耘,丁馨,劉友全,史蓉貞 |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 二等獎 |
31 | 高職藝術設計服裝專業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 張丹丹,陳少煒,周國屏,蔡丹丹,羅正文 |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 | 二等獎 |
32 | 基于技術邏輯課程體系建設的應用型服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 朱秋月,曹莉,唐新強,張寧,馬智勇 | 江西服裝學院 | 二等獎 |
33 |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紡織材料檢測》課程項目教學內容改革及其"教學做"一體化實踐 | 姚桂香,趙磊,位麗,陳貴翠,張圣忠,王前文,閔庭元,薛華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鹽城市纖維檢驗所 | 二等獎 |
34 | "自我引導教育"在紡織品設計專業面料設計類課程改革中的實踐與研究 | 王慧玲,周彬,黃素平,郁蘭,劉艷,徐帥,陳燕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二等獎 |
35 | 紡紗設備拆裝與維護課程改革實踐 | 王顯方,楊小俠,姚海偉,趙偉 |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二等獎 |
36 | 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紡織類專業核心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王艷芳,董敬貴,張明,張白露,于加剛 |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 | 二等獎 |
37 | "三平臺三進三出"多方參與階段式教學模式優化與構建 | 何麗潔,劉宏喜,文水平,劉旭峰,蔡祥,李偉勇,薛桂萍,鄒龍輝 |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 二等獎 |
38 | 紡織服裝專業學生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探索:學習動機激發策略的研究與實踐 | 王志敏,邱黎,伍轉華,陳劍勇,徐學敏 |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 二等獎 |
39 | 《民族印染技藝》品牌課程建設 | 劉仁禮,郭葆青,潘蔭縫,梁雄娟,甘敏,伍活輝 | 廣西紡織工業學校 | 二等獎 |
40 | 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背景下基于威客教學模式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研究 | 徐照興,楊水華,楊主、文,趙德福 | 江西服裝學院 | 二等獎 |
41 | 互聯網+《女裝造型表達》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 穆紅,陳珊,高巖,嚴華,張曉旭 |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 | 二等獎 |
42 | 職業素養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探索 | 安蓉泉,許淑燕,江平,徐高峰,童國通,趙帥 |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 | 二等獎 |
43 | 基于"工程中心"構建人才培養體系和社會服務能力的研究與實踐 | 張劍,胡剛,袁勁松,張蕾,歐浩源,李正淳,王昕陽,馮煥霞 |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 二等獎 |
44 | 互聯網+背景下基于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的制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 陳婷,陶輝,周啟紅,萬蓬勃,李世宗,潘文星 | 武漢紡織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 二等獎 |
45 | "學徒+創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與探索——以成都紡專服裝學院為例 | 胡毅,吳杰,陽川,劉曉影,沈妮,李曉巖,李維,劉治君 | 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 | 二等獎 |
46 | "教學做一體"紡織類實訓教學的創新與實踐 | 嚴瑛,康強,王化冰 |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二等獎 |
47 | 師徒帶教制融合產學研賽,推進課程平臺建設和發展 | 陸旭明,夏建春,繆建華,楊華 |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 二等獎 |
48 | 中職服裝專業數字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構建 | 汪薇,朱華平,于虹,馬宇麗,李雯,韋雪婷 | 廣西紡織工業學校,深圳格林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 二等獎 |
49 | 服裝色彩搭配仿真軟件的研發 | 孫文平,田秋實,杜紫陽,崔曉秋,王琳秀 | 大連市輕工業學校,大連 華普威科技有限公司,匯眾數字技術公司 | 二等獎 |
50 | 基于"企業學院"的室內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 李明,茍曉梅,姜為青,張偉,方美清,倪勇,郭文萍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51 | 技能競賽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融合互聯實現動畫專業生校企三方共贏 | 蘇昊,陳捷,沈建,沈洋,項建華 |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52 | 紡織專業群對接區域產業群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以江蘇省現代紡織技術重點專業群為例 | 范堯明,倪春鋒,陳在鐵,于勤,徐曉軍,沈霞 | 沙洲職業工學院 | 三等獎 |
53 | 職業教育與學科教育協調發展的多層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 李冬冬,劉書蘭,徐濤,施梅藝蘭 | 武漢紡織大學高職學院 | 三等獎 |
54 | 以市場化為導向的服裝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研究 | 王林玉,陳潔,李月麗,周榮梅,瞿國全,管麗萍,陳玉紅,張竹筠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55 | 多元化招生背景下基于學生個性化特點分層次培養特色鮮明的染整專業人才的研究與實踐 | 劉德駒,金紹娣,顧東雅,李萍,項東升,王嵐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56 |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生產性教學為社會服務的探索與實踐 | 芮雪瑩,許婷芳,代紅陽,賈彥金,顧明智 |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57 | ‘三位一體"分層遞進的紡織類應用型經貿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 田俊芳,黃輝,謝少安,占明珍,俞紅 | 武漢紡織大學高職學院 | 三等獎 |
58 | "虛實結合、賽證引領"四位一體的《紡織品外貿跟單》課堂教學實踐 | 朱挺,周彬,徐帥,陳春俠,高小亮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59 | 校企協同創新《女裝技術項目》課程"項目主題式"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 | 陳潔,秦曉,周榮梅,王林玉,李月麗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鹽城市唯洛伊服飾有限公司 | 三等獎 |
60 | 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紡織檢測技術》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 | 陳春俠,姜為青,周彬,黃素平,朱挺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61 | 雙創視域下高職紡織品設計專業校企合作課程體系改革及優質資源建設 | 劉艷,高小亮,劉華,郁蘭,王慧玲,馬倩,王洛濤,王成軍,李愛琴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悅達家紡有限公司 | 三等獎 |
62 | 基于"崗位引領,做學教創"的《新型紗線產品開發與工藝設計》課程系統化開發與應用 | 高小亮,趙菊梅,張圣忠,劉艷,秦曉,王可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紡織服裝學院 | 三等獎 |
63 | 緊密結合企業標準和生產實際為企業輸送準職業人《紡織品染整技術》"四化法"、"三位一體"教學改革 | 位麗,王曙東,趙磊,陳春俠,浦毅,朱挺,顏云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鹽城云翔紡織品有限公司 | 三等獎 |
64 | "設計技術積累與轉化"引領紡織品設計項目化教學實踐與研究 | 孫宏,張志清,韓慧敏,朱紅 |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65 | 校企雙主體合作辦學模式下紡織服裝實訓基地的建設與探索 | 姜為青,陳貴翠,趙磊,張立峰,王曙東,瞿才新,劉華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66 | "政行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高職染整專業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 顧東雅,項東升,金紹娣,李萍,王嵐,許士群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67 | 高職院產學研一體化教學團隊的構建與研究 | 王美紅,林元宏,王翠萍,瞿才新,劉華,樊理山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68 | 基于"互聯網+"的紡織類高職校信息技術"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教學團隊的建設 | 劉子明,任志敏,廖定安,鄧凱,肖?;?/font> |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69 | 依托紡織服裝生產性實訓基地構建基于紡織行業的"小型企業財務會計"實踐教學平臺 | 甘玲,朱芳,陳雙雙,劉愛坤,李昭文,朱華平 | 廣西紡織工業學校 | 三等獎 |
70 | 跨界搭臺,協同創新,突顯"美第奇"效應 | 李強林,黃俊,任建華,劉妙麗,黃方千,文德 | 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 | 三等獎 |
71 | 基于信息化管理協同構建校級質量工程申報平臺的研究與實踐 | 黃敏,陳曉燕,蔣純谷,吳志敏,劉娜,陸盛初 |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72 | 以實訓基地建設為載體,搭建校企聯動"立交橋"運行長效機制 | 劉霞,黃啟良,雷敏,朱華平,劉梅,李紅梅 | 廣西紡織工業學校 | 三等獎 |
73 | 高職院校實施"卓越技師"人才培養的創新研究與實踐 | 秦曉,王建明,陳潔,程友剛,趙菊梅,瞿才新,吳昊,劉華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74 | 基于產教融合的理念,構建紡織高職教育"一融通"人才培養模 | 馬順彬,蔡永東,馬斌,張曙光,周祥 |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75 | 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以染整技術專業為例 | 楊秀穩,張昱,郭常青,王開苗,肖鵬業,張莉莉 | 山東輕工職業學院 | 三等獎 |
76 | "校企輪轉 分步遞進"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 陳安柱,蘇宏林,羅文華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77 | 物流人才 STARS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范學謙,謝少安,戴正翔,占明珍,瞿翔 | 武漢紡織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78 | 產教融合培養紡織專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研究與實踐 | 李竹君,劉森,吳佳林,唐琴,楊璧玲,陳繼娥 |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79 | "非遺傳承+文化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與探索 | 李曉巖,陽川,晏紅,鐘慧,廖雪梅,胡毅 | 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 | 三等獎 |
80 | 高級品牌女裝設計人才培養改革與創新 | 周世康,曹亞箭,古福昌,范福軍 | 香港服裝學院 | 三等獎 |
81 | 企業駐?!っ暧喼啤ろ椖拷虒W——服裝品牌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 | 馬麗群,韓雪,何散,宋東霞,喬燕 | 遼寧輕工職業學院 | 三等獎 |
82 | 依托三維人體測量的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 胡佳,段婷,黃春嵐,熊歡,涂曉明,付志臣,徐雪梅 | 江西服裝學院 | 三等獎 |
83 | 高級品牌女裝立體裁剪人才培養創新模式 | 周世康,曹亞箭,古福昌,范福軍 | 香港服裝學院 | 三等獎 |
84 | 知行合一技能導向的紡織經管類實景育人培養模式探索 | 姜寧川,何濤,龐霓虹,夏遠江,徐婭寧,曾川,祝紅軍,劉葭,胡旸,萬華,蔣海燕,饒紹倫,劉銀鋒,唐燁瑤 | 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 | 三等獎 |
85 | 染整技術專業工學結合"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 梁鵬,于志財,何華玲,金瑩,司波 | 遼東學院 | 三等獎 |
86 | 新常態下的職業教育課程項目化教學實踐 | 戴樺根,曹穎,劉會 | 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嘉興 錦豐紡織整理有限公司,嘉興市特欣織造有限公司 | 三等獎 |
87 | 對接地方政府人力資源戰略,創建服裝設計專業多元化課程體系與創新人才培養 | 黃春嵐,段婷,胡佳,胡艷麗,王智沛,唐新強,徐雪梅 | 江西服裝學院 | 三等獎 |
88 | 《紡紗技術》課程信息化、職業化教學改革的實踐 | 羅建紅,姚凌燕,劉秀英,劉光彬,宋雅路 | 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 | 三等獎 |
89 | 工學結合教學效果評價及學生在崗管理模式研究——以染整專業為例 | 孫開進,項東升,張偉,周秀芹,朱可馴 |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 N9 T; n2 N' \5 N! }$ c |
90 | 基于 SPOC的《紡織企業管理與成本控制》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 胡穎梅,蔡育,韓亞東,梁平,羅建紅,徐楊博 | 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 | 三等獎 |
91 | 中國儒家文化視閾下的服裝設計專業設計理念創新與教學實踐 | 龍琳,袁傳剛,魏迎凱,許平山,趙劍章,金雋,喻英,郝文潔 | 安徽職業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92 | 《服裝材料》精品課程建設與實踐 | 董春燕,陳娟芬,廖師琴,楊陳,程浩南 | 江西服裝學院 | 三等獎 |
93 | 構建與實施"工學循環"的紡織技術及營銷專業課程體系 | 巴亮,趙善兵,覃潔寧,陳衛紅,馮霞,陸冰瑩 | 廣西紡織工業學校 | 三等獎 |
94 | 紡織品裝飾藝術設計專業職業能力培養探索與實踐 | 薛霞,邢文凱,張際仲,包榮華 | 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95 | 新形勢下高職物聯網專業項目化教學模式研究 | 楊磊,杜元勝,李存偉,李洪建,張瑞玲 |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 | 三等獎 |
96 | 以職場為導向的高職人文素質課程改革創新研究與實踐——以公共英語分級教學為例 | 張玉惕,呂寧,胡燕,劉曉玲,蔣宏,劉愛琴 | 山東輕工職業學院 | 三等獎 |
97 | 染整專業圖案設計方向創新人才課程體系改革研究與實踐 | 姚潔,李紅梅,潘蔭縫,梁雄娟,蒙肖鋒,張來東 | 廣西紡織工業學校 | 三等獎 |
98 | 職業院校學生學習主動性研究 | 王峰,張為樂,王瑞芝,周磊,虞湛,肖鵬業 | 山東輕工職業學院 | 三等獎 |
99 | "學生作品商品化"的服裝工藝課程建設和實踐 | 李志慧,歐陽曉龍,楊艷,任小波,宋正富 | 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100 | 紡織品檢驗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 包振華,徐華,范陸,何方容,孫筠,王作宏,全建業,王寶根,李岳,孫俊,黃皓 |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 | 三等獎 |
101 | 加強和改善學校德育工作的研究 | 宮淑芝,王偉,馬文卿,丁愛美,王首席,陳靈銳 | 山東科技職業學院 | 三等獎 |
歡迎光臨 促織網 (http://www.35722aa.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